云南省民族学会傈僳族研究委员会是经云南省民族学会批准,省民政厅审批,于1993年12月20日在昆明成立。是云南省傈僳族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哲学、历史、宗教等工作者组成的学术性群众团体。
第一届一次会议于1994年12月1日至3日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府六库举行,并通过了第一届委员会主要领导成员名单和本会《章程》。选举产生了以邱三益为名誉会长;祝发清为第一届会长;余华等为副会长;斯陆益任秘书长。还邀请了部分关心傈僳族发展进步的省里有关领导、专家学者为研究委员会为顾问。
第一届二次会议于1995年10月15日至18日在保山市召开。共有145名代表出席会议;
第一届三次会议于1996年11月1日至3日在德宏州州府芒市召开,共有143名代表出席会议;
第一届四次会议于1997年12月28日至30日在丽江市举行,共有220名代表出席会议。
第二届一次会议于1998年12月1日至3日在迪庆藏族自治州州府中甸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傈僳族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共120多名代表出席会议,选举产生了以祝发清为名誉会长;余华为第二届会长;侯新华等为副会长;浩杰辉为秘书长。
第二届二次会议于2005年1月9日至10日在腾冲县滇滩镇举行。来自怒江、迪庆、丽江、楚雄、大理、德宏、保山、昆明等8州市傈僳族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共95名代表出席会议。
第二届三次会议于2005年10月10日在维西县召开。秘书长浩杰辉作了第二届傈僳族研究委员会工作报告。
第三届一次会议于2009年1月6日至7日,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府六库隆重召开。云南省民族学会会长郭大烈,时任怒江州州长候新华,时任中共怒江州委副书记李四明。傈僳族在职副厅以上、部分副厅以上傈僳族离退休干部和来自北京、昆明、丽江、保山、德宏、迪庆、楚雄、大理等地及怒江州四县的各界傈僳族代表共335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时任中共怒江州委副书记李四明主持,时任州长候新华致开幕词,云南民族学会会长郭大烈作了讲话。云南人民广播电台傈僳族部主任编辑、第二届傈僳族研究会副秘书长王春代表第二届傈僳族研究会对第二届傈僳族研究会近10年来的工作作了全面总结。原保山市政协主席、第二届傈僳族研究会顾问胡应舒作了换届人事的说明。
本次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傈僳族研究会领导班子,原怒江州州长邱三益当选为第三届傈僳族研究会会长,原保山市政协主席胡应舒、时任怒江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发德、云南民族大学鲁建彪教授当选为常务副会长。原怒江州政协主席褚有本、怒江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和志阳等24位当选为副会长,和志阳兼任秘书长。
第三届二次会议于2009年4月23日至25日,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狮子山召开。来自昆明、楚雄、大理、保山、德宏、怒江、丽江、迪庆等8个州市的235名傈僳族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会议还邀请了省学会、怒族、蒙古族、德昂族、满族学会领导和四川同胞前来指导工作。收到了62篇论文,编辑出版了约37万字的《傈僳族研究》第六期。
第三届三次会议于2009年10月21日至25日在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召开。并举办首届傈僳族原生态歌舞展演大会。来自云南昆明市、楚雄州、大理州、保山市、德宏州、普洱市、怒江州、丽江市、迪庆州、四川盐边、德昌、缅甸等傈僳族1100民间艺人参赛,对傈僳族文化传承弘扬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出版印刷了约37万字的《傈僳族研究》第七期。并帮助指导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成立了维西县傈僳族文化研究学会。
第三届四次会议于2010年5月21日至22日在福贡县召开。并指导福贡县成立了福贡县傈僳族文化研究学会,出版印刷了约52万字的《傈僳族研究》第八期。
第三届五次会议于2011年8月4日至6日在丽江举行。并召开了“首届中国傈僳学学术研讨会”。来自省内外的8个州市傈僳族代表团以及来自国内各大高校的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就国内外傈僳族的社会、经济、文化等热点问题进行了研讨。本次研讨会对促进傈僳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弘扬傈僳族文化以及构建傈僳学学科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届六次会议于2014年4月11日至13日在腾冲县滇滩镇成功召开。同时举行了“中国云南腾冲边地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怒江、迪庆、丽江、昆明、大理、保山、德宏、临沧、楚雄、四川省盐边、德昌、泰国傈僳族学会等地的会员代表共260人出席了会议。
会议认为,云南省民族学会傈僳族研究委员会三届已有五年,按照学会章程已到换届时间,大家在一起研究后同意决定在2015年适当时候进行换届工作,并成立了换届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云南省怒江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第三届副会长兼秘书长和志阳担任。副组长由蔡武成、朱发德担任,下设换届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由玖合生担任办公室主任,抓具体工作。
第四届一次会议于2015年4月29日在六库隆重召开。中共怒江州委书记童志云、中共怒江州委副书记、州人民政府州长李四明,怒江州人大常委会主任刘泉,政协怒江州委员会主席陈建平,中共怒江州委政法委书记李文辉,部分傈僳族在职副厅以上和副厅以上离退休同志;来自缅甸、泰国、迪庆州、丽江市、德宏州、楚雄州、大理州、临沧市、普洱市和四川省攀枝花市、凉山州以及怒江州各级各界傈僳族代表和普米族、独龙族、怒族、纳西族学会的代表共350多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保山市政协原主席胡应舒主持,中共怒江州委副书记、州人民政府州长李四明致开幕词,中共怒江州委书记童志云作了讲话。州人民政府原州长、第三届傈僳族研究会会长邱三益代表第三届傈僳族研究会对第三届傈僳族研究会近6年来的工作作了全面总结;迪庆州人民政府副州长、第三届傈僳族研究会副会长蔡武成作了财务收支报告;怒江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第三届傈僳族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和志阳作了换届人事的说明。
本次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傈僳族研究会领导班子,中共怒江州委书记童志云、中共楚雄州委书记侯新华、中共怒江州委副书记、州人民政府州长李四明为总顾问。原保山市政协主席胡应舒为名誉会长、原怒江州州长邱三益当选为第四届傈僳族研究会会长,怒江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和志阳、迪庆州人民政府副州长蔡武成、政协怒江州委员会副主席朱发德当选为常务副会长,和志阳兼任秘书长,玖合生担任办公室主任。
会议提出: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下,发挥学会的作用。研究探讨傈僳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仍是四届研究委员会主要工作任务,并着力抓好党委和政府的参谋助手作用。
学会主要成就
作为云南省傈僳族同胞之间唯一交流沟通的平台,历届学会领导成员,都在不懈地为傈僳族和傈僳族地区的发展努力呼吁、奔走着。傈僳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人口众多,分布广泛,与其它各民族一起,对祖国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特别是自2009年1月6日第三届换届以来,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深入开展傈僳族文化的挖掘、整理、研究和传承工作,认真组织交流活动,宣传、展示丰富多彩的傈僳族文化,为提升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自豪感,促进傈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地贡献。同时加强与缅甸 、泰国等傈僳族同胞之间加强沟通交流活动。
(一)强化组织建设,着力提高研究会组织领导能力。 一是换届选举产生云南省民族学会傈僳族研究委员会第三届委员。2009年1月6至7日,云南省民族学会傈僳族研究委员会三届一次会议在六库隆重召开。云南省民族学会会长郭大烈,时任怒江州州长侯新华,时任中共怒江州委副书记李四明,保山市政协原主席、第二届傈僳族研究会顾问胡应舒,副厅以上傈僳族在职干部、部分副厅以上傈僳族离退休干部和来自北京、昆明、丽江、保山、德宏、迪庆、楚雄、大理等州市及怒江州的各界傈僳族代表共335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审议了云南省民族学会傈僳族研究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工作报告,并提出了工作目标与任务。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三届云南省民族学会傈僳族研究会领导班子。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原州长邱三益当选第三届傈僳族研究会会长;保山市政协原主席胡应舒、时任怒江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发德、云南民族大学教授鲁建彪当选常务副会长;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政协原主席褚有本、时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和志阳等24位同志当选副会长,和志阳同志兼任秘书长。
二是严格遵守研究会章程,按时组织召开年会,研究、部署相关工作。2009年换届以来,云南省民族学会傈僳族研究会第三届委员会分别在泸水县、武定县、维西县、福贡县、玉龙县、腾冲县召开了6次年会。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加强研究会班子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进一步明确工作方向,部署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加强信息的交流与沟通。
(二)扩大研究队伍,促进各地成立傈僳族研究委员会。6年来,云南省民族学会傈僳族研究委员会在团结带领广大会员开展傈僳族学术文化研究交流活动的同时,积极发展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指导各地成立傈僳族研究会,不断壮大傈僳族研究队伍。维西县傈僳族文化研究学会、福贡县傈僳族文化研究学会分别于2009年10月、2010年5月成立。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保山市、云龙县、泸水县、禄劝县也先后成立了傈僳族文化研究会。各地傈僳族研究会成立以来工作都开展的有声有色,为傈僳族同胞之间的沟通往来搭建了平台,为各地傈僳族之间的交流合作搭建了桥梁,为增进民族团结、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加强交流合作,促进傈僳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傈僳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随着民族的不断迁徙、发展,现在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怒江、迪庆、德宏、丽江、保山、大理、楚雄、临沧等州市、四川省凉山州、攀枝花市一带及缅甸、泰国、印度、美国等国家。由于各地傈僳族同胞居住分散、经济社会发展参差不齐,加上地理环境的制约,各地区傈僳族的发展虽各有特色,但发展不平衡,因此加强交流合作十分必要。2009年以来,以云南省民族学会傈僳族研究委员会为平台与各地傈僳族协会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合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是出访缅甸、泰国,开展中缅泰傈僳族文化交流。2010年1月8至12日,应缅甸克钦邦政府的邀请,邱三益会长和胡应舒常务副会长出席了在密支那市举行的第62届目瑙纵歌节。在缅期间,邱三益会长和胡应舒常务副会长就缅甸傈僳族同胞如何发展的问题与缅甸官方进行了融洽的交谈,诚恳地交换了意见。会谈中提出:缅甸傈僳族同中国的傈僳族一样,有自己的文字、历史和丰富的灿烂文化,是一个独立自主、爱好和平的民族,但是目前缅甸傈僳族较之其它民族发展还有一定差距,期望缅甸官方在傈僳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上给予倾斜、扶持。
2011年2月15至18日,缅甸克钦邦密支那市举办首届缅甸傈僳族阔时节。应缅方邀请,邱三益会长率祝贺团(福贡、保山、盈江傈僳族学会)一行110人参加首届缅甸傈僳族阔时节,受到了在缅傈僳族同胞的热烈欢迎。此次出访引起了缅甸官方的高度关注,对提升缅甸傈僳族同胞在缅政治、经济、社会地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012年以来,应泰国傈僳族文化研究会邀请,率怒江、维西、丽江、保山、德宏傈僳族研究会,会同四川傈僳族学会先后3次赴泰国清迈参加泰国傈僳族阔时节,并开展中泰傈僳族文化交流,为中泰两国傈僳族同胞之间的友好往来、文化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深入开展滇川傈僳族同胞交流,促进经济、文化共同发展。2009年4月26日,受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傈僳族企业家谷万全先生的邀请。我和胡应舒和朱发德常务副会长一行13人到盐边县就傈僳族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交流。一致认为:滇川两省傈僳族同出一脉,源远流长,应进一步加强交流和合作,共同争取国家的支持,做到互通有无、优势互补、资源共享。2010年4月27至29日,率各相关州市傈僳族学会,应邀出席在四川省盐边县举行的三江流域傈僳族联谊会暨盐边县傈僳族研究会成立大会,共叙民族友谊、共商民族发展大业。
三是参加傈僳族民营企业家座谈会。2012年7月5至7日,丽江傈僳文化研究会在华坪县召开首届丽江傈僳族民营企业家座谈会。我率团参加了会议,与傈僳族企业家共商傈僳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四是加强与怒族、蒙古族、德昂族、满族等民族学会的沟通交流。学习借鉴各兄弟民族学会的工作经验,创新研究会工作。加强与各兄弟民族之间的团结合作,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营造共同进步、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深入挖掘整理,研究、传承和弘扬傈僳族文化。云南省民族学会傈僳族研究委员会作为傈僳族发展研究的平台,始终致力于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研究、传承和创新。
一是认真开展会刊《傈僳族研究》的编撰工作。2009年以来,编撰了《傈僳族研究》第5至8期,收录各种材料约180万字。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挖掘整理了傈僳族的传统节日、婚俗、丧葬习俗、宗教信仰、传统美德、音乐舞蹈、民间歌谣、民间传说、民间谚语等方面的文化;收录了研究会成立以来的珍贵文史材料和各类研究成果。为傈僳族文化交流提供了平台,为民族文化的研究、开发、创新、传承奠定了基础。
二是举办各类傈僳族歌舞文化活动。2009年10月21至25日,云南省民族学会傈僳族研究委员会主办、维西傈僳族文化研究会承办的首届傈僳族原生态歌舞展演大会在维西县成功举办。来自昆明、楚雄、大理、保山、德宏、普洱、怒江、丽江、迪庆、盐边、德昌等州市县及缅甸的1100名傈僳族民间艺人参加比赛。2012年12月15至16日,保山市傈僳族文化研究会成功举办首届“木刮”歌手、“三弦舞”大赛。各类歌舞文化活动的成功举办对傈僳族文化的交流、传承、弘扬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是组织召开中国傈僳学学术研讨会。2011年8月4至6日,云南省民族学会傈僳族研究委员会三届五次会议暨首届中国傈僳学学术研讨会在丽江举行。来自省内外8个州市的傈僳族代表团以及各大高校的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会议就国内外傈僳族的社会、经济、文化等热点问题进行了研讨,对促进傈僳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弘扬傈僳族文化以及构建傈僳学学科体系具有重要意义。2013年8月28至31日第二届中国傈僳学学术研讨会在维西召开。
四是参加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暨第十六届大会,组织傈僳族分会场会议。来自中国、缅甸、泰国、美国等4个国家33名傈僳族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向各国傈僳族同胞介绍了云南傈僳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展示了云南傈僳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五)以“阔时”节为载体,开展傈僳族经济文化交流活动。2014年怒江傈僳阔时节恰逢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成立60周年,怒江州隆重召开了自治州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暨2014年傈僳“阔时”文化旅游节。全国各地的傈僳族协会及缅甸、泰国傈僳族代表应邀参加了活动,怒江旖旎的峡谷风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给傈僳族同胞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促进傈僳族地区经济交流奠定了基础。活动期间各地傈僳族同胞出席了中缅泰傈僳同胞座谈会,大家共叙胞波情谊,共话民族家常,共谋民族梦想。缅甸、泰国傈僳族企业家、商人、侨领还参加了怒江投资峰会,部分华商、侨商对到怒江投资兴业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另外,各地傈僳族文化研究会也通过积极主办傈僳“阔时节”庆祝活动,以“阔时节”活动为载体,宣传傈僳族传统文化,增进文化交流,加强民族团结,增强民族自信,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六)心系傈僳族人,爱心捐助傈僳族学子。2009年以来,云南省民族学会傈僳族研究委员会组织会员,多次为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中医学院、四川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的贫困傈僳族大学生献爱心,帮助贫困傈僳族学子解决燃眉之急。去年10月,得知保山市腾冲县滇滩籍傈僳族考生段绍茜考上清华大学,研究会在活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挤出3000元钱,给予段绍茜奖励,为傈僳族人才的成长尽了绵薄之力。
(七)积极献计献策,发挥了参谋助手作用。向傈僳族地区党委政府提出了项目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理化建议、意见得到了采纳。
四、今后工作及方向
(一)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树立爱党、爱国、忠诚、和诣、自信的价值观,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定,促进民族发展。
(二)紧紧围绕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积极主动向地方党委、政府建言献策,积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三)加强学习,注重研究,全面提升对傈僳族文化的开发、研究水平,拓展傈僳族传统文化开发、研究的新路子,促进傈僳族文化繁荣经济发展。
(四)加大交流合作力度,加强学术研讨,努力发掘和抢救已消亡或濒临消亡的傈僳族传统文化。
(五)精心组织傈僳族阔时节及其它节庆活动,以活动凝心聚力,振奋精神,弘扬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
(六)推进语言文字的统一与规范。截止目前,全世界130多万傈僳族同胞有四种文字,亟待统一规范;有85% 的语言相通,但还有15%的语言略有差异,如楚雄州、丽江市部分地区的傈僳族语言与其它地区傈僳族语言有差别,不便于沟通交流,拟帮助这些地区培训一批傈僳文教师。
(七)加强与缅甸、泰国等国家傈僳族同胞的经济、文化和科技等交流合作。
中国与缅甸山水相连、胞波情深,傈僳族同胞跨境而居。与泰国傈僳同胞同根同源,传统友谊源远流长。缅甸傈僳族占世界傈僳族人口的50%(含怒族、独龙族),泰国也有5万多人。缅甸、泰国傈僳族地区土地、矿产、水能丰富,资源开发和合作空间非常巨大。但是由于这一地区交通落后,信息闭塞,没有把资源优势化为经济优势,我们在东南亚、南亚的傈僳族同胞积极行动起来,响应中国倡导的 “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积极发挥作用,从民间角度牵线搭桥,推动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政府层面的务实合作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