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11 18:03:16 云南省民族学会86610
——2015年2月5日在楚雄彝族自治州
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州长 李红民
(查看原文)
各位代表:
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州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我州积极应对复杂经济环境,奋发有为、攻艰克难并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州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州委八届四次全会、州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抓改革、调结构,强产业、稳增长,惠民生、促和谐,全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努力,全州生产总值达701.8亿元,增长11%,总量排名从全省第七位上升到第六位;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支分别完成63.7亿元和205.1亿元,分别增长13%和18.8%;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2%;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5.4%;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9.7%和13.2%;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5%;城镇化率达38.7%,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完成省下达目标。除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外,年初人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全面完成。
一年来,我们重点抓了8个方面的工作。
(一)克难奋进促发展,稳增长成效明显。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突出重点,提出“3个30”重点项目、20项重要工作、10件民生实事作为重要抓手,细化任务分解,明确牵头领导和责任部门,同时把人代会确定的13项主要指标细化分解成51个具体支撑性指标,强化责任担当,逐级传导压力,坚持按月督导、按季通报、列表推进、目标倒逼,确保了各项工作落实。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坚持每月例行分析、每季度集中研究,及时掌握宏观经济形势及全州经济运行动态,认真贯彻落实省稳增长“16条”意见,及时出台我州稳增长“18条”措施,整合资金1.2亿元,支持企业升规达限、扩产促销和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确保了经济稳增长。全面推行综合绩效考核,加大督查力度,加强协调推进,确保了各级各部门勤勉尽责、奋发有为。这些措施,有力促进了全州经济持续平稳增长,全州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支等主要指标增速始终位居全省前列,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已提前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
(二)千方百计增投资,重点项目推进有力。以推进列入省“三个一百”和州级“3个30”重点项目为抓手,全年实施项目2084项,全州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601.4亿元,新增150亿元,总量跃居全省第四位。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州级财政投入项目前期费6945万元,力度进一步加大。楚雄机场获省批准开展前期工作;有71个项目列为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近期推进重点。楚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楚南一级、108国道改造、彩云至嘉公路全面开工建设,修建农村公路1733公里,公路投资突破40亿元。水源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河道治理等水利项目全面实施,新增库容2027万立方米,完成投资36亿元;观音岩水电站移民搬迁安置按期完成。城镇、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加快推进。要素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全年报批建设用地1.3万亩,盘活历年批而未供存量建设用地8000亩,提供林地1.4万亩,争取财政资金126.5亿元,增长19.6%。充分发挥驻楚金融机构和开投、交投、水投等融资平台的作用,全年新增各类融资101亿元,其中新增银行信贷70.6亿元。
(三)抓好“三农”促增收,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稳定面积、科技增粮,粮食总产量达122.9万吨,再创新高。加快发展优势特色农业,楚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项目启动实施,楚雄、元谋、大姚绿色食品加工园区被认定为云南省第一批生物产业示范基地,双柏绿汁江和禄丰彩云、恐龙山特色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取得突破,蔬菜、核桃、食用菌、早熟鲜食葡萄种植和山地牧业发展迅速,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7户、州级45户,“武定壮鸡”、“白竹山茶”、“牟定腐乳”获国家地理标识农产品认证,“姚安山药”、“元谋番茄”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有22个农产品获“云南名牌农产品”认证,市场竞争力得到增强。加大扶贫力度,完成扶贫投资15.9亿元,其中向上争取10.3亿元,有6万扶贫对象脱贫。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农林水资金支出达34.2亿元,增长20.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570元,增加1213元。
(四)聚焦工业强支撑,产业建设取得实效。狠抓工业目标责任制落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1%。扎实推进100个重点工业项目,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84.2亿元,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31%。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2亿元,竣工标准厂房44万平方米,新增入园企业62户。安排工业专项扶持资金1.1亿元,支持工业项目实施,培育企业成长,新增规模以上企业47户,新增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2户,扶持创办小微企业1500户,带动就业1万人。落实企业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5.9万户小微企业受益。关闭5对煤矿矿井,全面完成了淘汰落后产能年度任务。促进科技与产业融合,支持企业建立4个院士工作站,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户、省创新型试点企业2户,有5项成果获省科技奖。
重点产业建设取得新成效,六大重点产业增加值占全州生产总值的比重稳定在47%以上。烟草产业支撑有力,按照计划收购烟叶186.4万担,均价提高1.51元/公斤;烟草制品业增加值增长8.6%,拉动工业经济增长3.8个百分点;楚雄卷烟厂产值达102.7亿元,实现了我州年产值百亿元以上企业的零突破。冶金化工业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实现企稳回升,增加值增长8.4%。绿色食品、生物医药、文化旅游、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增加值分别增长12%、38.4%、13.1%和36.7%。烟草、绿色食品两大重点产业增加值达到或突破100亿元。加快培育新兴服务业,商贸物流业加快发展,10万吨国家白糖储备和甩挂运输试点项目落户广通物流园区;楚雄职教园区被确定为全省第一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成了淘宝·特色中国“楚雄馆”、南华野生菌信息港等电商交易平台,全州电商网点达122个,运营良好。家政、健康养老、休闲、信息、中介、小微金融等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4%。
(五)深化改革促开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落实“接放管”要求,对省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甄别分类,州本级精减86项,保留168项,精减1/3;网上行政审批大厅建成运行,“三级联网”审批有序运转。营改增政策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推进工业园区体制机制创新,引进企业参与州内工业园区建设,园区建设投资多元化迈出新步伐;积极支持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资本市场,有7户企业成功在“新三板”等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大力发展非公经济,民营企业达1.2万户,增长44.8%,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州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7.8%,提高1.9个百分点,市场主体活力明显增强。以农村土地流转为重点的农村综合改革扎实推进,累计流转土地20.7万亩、集体林地98.1万亩。坚定不移抓招商,实际引进州外到位资金473亿元,增长39.6%。
(六)以城带乡抓统筹,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加快重点城镇总体规划修改,禄丰等县城总体规划已通过省级评审,州级30个重点示范小城镇建设全面实施,楚雄市吕合镇等16个镇入选全国重点镇,姚安光禄西关村等20个村庄列入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禄丰撤县设市工作有序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初见成效,整理置换建设用地840.9公顷,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有序推进,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全面启动城乡人居环境提升三年行动计划,54个新农村省级重点村、5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加强,完成营造林40万亩。启动了生态县市建设工作,创建省级以上生态乡镇15个、绿色学校77所、绿色社区24个、环境教育基地8个。积极推进城镇燃气管网及场站规划建设,建成首座天然气加气站,部分车辆实现“天然气代油”。“两污”治理任务超额完成,新建城镇污水配套管网94.5公里。
(七)强化保障惠民生,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投入民生领域财政资金155亿元,增长19%,高于财政收入增幅6个百分点,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5.7%。新增城镇就业2.7万人。规范机关事业单位津补贴工作全面完成;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每人每月500元的岗位补贴全部落实到位。初步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十连增”,城乡低保、最低工资、失业保险金标准和工伤保险待遇水平增幅均在10%以上。建设保障性住房5511套。投入1.4亿元,启动实施了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五年规划,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学前3年儿童毛入园率达75.3%。加强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和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农合参合率达98.9%。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全面落实;为符合条件的147对夫妇落实了“单独两孩”政策。稳步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成功申报国家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理顺体制,食品药品监管得到加强。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10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明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武定县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受到国务院表彰,全州民族团结,宗教和顺。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群众安全感满意率居全省第四位,提升了4个位次。整合、加强抢险应急力量,应对自然灾害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得到提高。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八)整治“四风”抓落实,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学党章、学准则、学条例”专题集中教育活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反对“四风”成效明显。全年政府性会议压缩14.7%,“三公”经费削减28%,批次出国(境)人数零增长,办公室超标整改和第一批13家州级部门办公用房调整工作基本完成。加强制度建设,修订出台了《政府工作规则》等制度规定。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政府系统廉政工作得到加强。
一年来,我们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以及社会舆论监督,推进了政府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36件、政协提案364件,办结率100%。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政法系统办公区即将建成。支持工青妇、工商联等组织发挥自身优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弘扬凡人善举,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坚持统筹兼顾,国防动员、双拥共建、民兵预备役、人防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决策咨询、广电、外事、侨务、审计、统计、国资、气象、史志、档案、地震、红十字会等各项工作得到加强,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其他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年来,我们高度重视打基础、谋长远的工作。全面启动了“十三五”规划编制,组织开展了生产力空间布局暨重点产业发展等重大课题研究。滇中城市经济圈楚南经济带发展总体规划全面完成,启动实施了铁路集装箱物流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
各位代表,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新问题新挑战不断增多的形势下,取得上述成绩实属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这是州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州人大、州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州上下同心同德、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全州广大干部群众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公安干警、驻楚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楚雄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困难:一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保平衡、保持续快速增长任务更加艰巨。财政增收乏力,可用财力难有大的增量,同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增资及保障和改善民生投入进一步加大,刚性支出增长较快,加之我州进入了偿债高峰期,财政支出缺口大、压力大。二是保持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任务更加艰巨。我州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但由于国家和省压缩专项转移支付,清理整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实行举债总额控制,而且我州放宽民间投资领域还不到位,民间投资活力不足,保持投资持续增长后劲乏力。三是保持招商引资快速增长任务更加艰巨。由于国家清理规范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地价、税费等传统招商优势难以为继,加之发达地区实行“反招商”,我州区位、基础设施和产业链配套、软环境建设有待加强,招商引资难度加大。四是产业结构单一,保持稳增长任务更加艰巨。我州烟草和冶金化工两大产业比重大,新兴产业培育短期内难有大的成效,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难度不小。五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依法行政任务更加艰巨。受惯性思维和传统观念影响,我们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还有较大差距,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亟需增强。同时,我们对经济转入新常态面临的困难认识还不充分,解决深层次问题的办法还不多,一些干部不同程度存在不敢担当、不愿负责、不作为、懒作为的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下步工作中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认真分析发展中面临的新机遇:一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构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重大战略,将加大对交通等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有利于我们争取和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二是国家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我州属于规划覆盖区,加之其他战略实施,我们面临难得的叠加发展机遇。三是国家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民族区域发展扶持工作,加大扶贫开发投入,我州大部分地区纳入扶贫攻坚规划,对我们总体有利。四是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和昆瑞经济带建设,我州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产业项目列入了省近期实施计划,为我州加快融入滇中一体化和对外开放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五是我州作为滇中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区位优势日益凸现,随着国家和省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尤其是区域中心城市、重点县城、特色小镇、新农村建设、城市棚户区改造等力度加大,将释放出投资和消费的巨大潜力。同时,我州基础设施和产业建设不断加强,人民群众求发展、奔小康、谋幸福愿望强烈,为富民强州提供了不竭动力。
新常态需要新发展,新挑战需要新作为,新机遇带来新希望。我们必须进一步坚定信心、顺势而谋,迎接挑战、把握机遇,科学应对、主动作为,振奋精神、勇于担当,牢牢把握主动权,确保经济保持合理增速,确保完成目标任务,实现稳中求进、稳中提质、稳中向好,加快富民强州进程,推动全州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二、2015年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依法治州的关键一年,也是“十二五”收官之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各项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主动参与全省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及我省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建设,按照州委八届五次全会要求,围绕富民强州宏伟目标,坚持以稳中求进为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打基础、兴产业、调结构、建生态、保稳定、促和谐,更加注重依法行政,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更加注重开放合作,更加注重民生改善,更加注重风险防范,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4%;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化率达40%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继续下降。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今年要着力抓好9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着力推进重点项目,确保投资持续增长。投资是我州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一刻也不能放松。要以州“3个30”项目为重点,强化要素保障和工作协调,破解项目实施中的难题,确保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总量达720亿元以上。
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围绕我省提出的“五大基础网络”建设(交通、航空、水保障、能源、信息化网络),加紧谋划和推进一批重点前期项目,力争有一批前期项目实现年内开工建设,并为今后有更多重点项目新开工打下坚实基础。制定出台项目前期费管理使用办法,建立项目前期费投入滚动使用机制和前期费安排与固定资产投资挂钩联动机制,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取得新突破。
加快推进在建和新开工项目实施。着力抓好楚南一级、彩三级公路建设,积极配合做好广大铁路复线、成昆铁路永广段扩能改造有关工作,继续加快实施烟草水源工程、仁和水库建设等中小型水源工程项目,全面完成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中小河流治理任务。开工建设双柏至新平(水塘)公路、永仁直苴水库等项目。争取大德油库、乌东德水电站移民搬迁安置等项目启动实施。确保30个在建、30个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110亿元以上。
强化项目实施的要素保障。加大对批而未用土地、闲置土地的清查处置力度,建立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存量用地盘活机制,推广姚安城乡建设用地“城增村减”试点经验,破解建设用地制约。做好林地保障。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向上争取资金增长10%。继续发挥好金融机构和州级3家融资平台的作用,盘活机关事业单位闲置资产,多渠道筹集项目建设资金,新增各类融资100亿元以上,其中新增银行信贷75亿元以上。
鼓励和扩大民间投资。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最大限度放开投资领域,推出一批市政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项目,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鼓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私募基金、资本管理公司、产业投资基金等新兴金融组织,撬动社会投资。力争新增新兴金融机构5户以上。力争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50%以上。
(二)着力培强重点产业,夯实稳增长基础。产业强、楚雄兴,必须坚定不移推进六大重点产业建设,确保增加值增长9%以上;加快培育新兴产业,进一步夯实稳增长基础。
优化产业布局。继续加强生产力空间布局研究,坚持全州“一盘棋”,通过加强领导、规划引领、设立主导产业发展基金、提供人才支持等方式,增强州级对全州重点产业布局的统筹能力,优化州域生产力空间结构。指导、推动每个县市因地制宜培育2至3个主导产业,突出特色、错位发展。以楚南经济带建设为突破,探索“园区共建、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利益分享”的跨县市产业培育机制。充分发挥产业园区功能,科学确定园区主导产业,推动产业集群化、聚集化、配套化发展,打造区域产业竞争新优势。
扎实抓好六大重点产业。巩固提升“两烟”支柱地位,全面完成卷烟生产销售和181.9万担烤烟收购任务,提升烟草产业配套发展能力,力争烟草产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支持云冶钛材、德钢、楚雄矿冶等冶金化工企业克服困难,转型发展,提高效益,确保冶金化工业实现平稳增长。突出特色,建好园区,培育龙头,打造品牌,加快发展食品加工业,确保绿色食品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实施生物医药产业行动计划,加快中药材基地建设,积极推进中国彝药科技文化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支持彝药研发、新药引进和药品批文申报,力争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增长30%以上,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以上。扎实推进七彩云南·时空世界、元谋古人类历史文化旅游等项目实施,继续申报哀牢山国家公园,加快环州精品旅游线路开发,确保文化旅游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有序推进风电、太阳能项目建设,支持已建成新能源项目稳定生产;支持有关企业延伸钛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积极发展木塑等新型材料。确保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增长35%以上。
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发展生物资源开发、现代物流、健康养老服务、先进装备制造、信息服务、节能环保等产业,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增强稳增长的支撑能力。巩固提升建筑业,确保增加值增长17%以上。
提升产业发展服务能力。继续落实州级领导挂点联系重点产业制度,整合服务团队资源,做好用地、融资、项目审批等协调服务工作。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加快发展中介服务机构,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强化科技引领,力争新增2个院士工作站、3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重视产品质量建设,加强品牌创建工作,以彝族文化、地方特色产品为重点,支持企业争创品牌和地理标志产品,新增1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件云南省著名商标、2个以上云南名牌产品。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
切实增强工业对稳增长的支撑能力。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工程,落实省转型升级重大工业项目差别化用地政策,加快园区建设,确保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0%以上,产值增长12%以上,新入园企业40户。支持武定、南华2个工业园区申报进入省级园区。抓好工业转型升级培育工程,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户以上,力争再新增2户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继续推进“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程,抓好50户成长型企业扶持;继续淘汰落后产能,完成8对矿井关闭任务。抓好产业基地建设工程,加快楚雄、禄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钛产业基地建设,支持楚雄开发区申报国家级高新区。抓好重大工业项目争取工程,做好工业项目策划包装和招商工作;积极争取资金和项目,着力推进100个重点工业项目实施。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
(三)着力构建大扶贫开发格局,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民之大事在农。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要求,以构建社会大扶贫工作格局为统领,把扶贫开发与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农村基础设施改善、促农增收相结合,以扶贫开发新成效助推“三农”工作实现新突破。
推进区域扶贫。强化规划引领,全面实施乌蒙山、滇西边境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抓好13个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突出抓好楚中高寒冷凉地区、楚北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和楚南哀牢山边远少数民族地区3个区域扶贫综合开发。推进精准扶贫,完成140个自然村和贫困行政村整村推进、4个整乡推进项目,完成扶贫投资15亿元,发放扶贫到户贷款5亿元,确保5万扶贫对象脱贫,总体上形成点上突破、面上推进、均衡发展的扶贫新态势。
夯实农村发展基础。加强农村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上报争取工作,加快推进农村交通、水利、通信、生态环保等项目建设。完成4个乡镇通乡油路建设,加快实施建制村路面硬化项目。完成彩虹水窖、爱心水窖建设各2万件,解决农村15万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改造中低产田地22.6万亩,完成1.3万亩土地整治项目。开展以“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为目标的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大力发展优势农业,粮食总产量保持在120万吨左右,积极建设粮食产业园区。加快推进楚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力争辣木种植和精深加工有新突破,黑山羊等畜牧养殖业有新发展。以金沙江、绿汁江、礼舍江、马龙河等低热河谷地区开发为抓手,以楚南经济带建设为突破,加大山区半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力度,突出基础设施配套、特色品牌打造、质量体系建设、电商平台发展、行业协会创建等工作重点,加快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庄园经济、农民合作社等产业化、专业化经营主体,分片种植(养殖),集中加工,延伸链条,统一品牌,专业营销,流水作业,努力形成从种养殖、加工、物流、销售等环节分工科学合理的绿色食品产业体系,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最终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聚集各种要素,增强竞争力,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发展多种经营主体和培养现代职业农民,把农户经营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规模效益。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15.8万人。全面完成姚安整县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并在全州推广,引导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开展经济林木(果)确权颁证工作,推广林权抵押贷款,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加强监管,坚决防止农地流转中的“非农化”现象。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000元左右,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州平均水平。
(四)着力培育和扩大消费,促进第三产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增强第三产业支撑能力。加强领导,统筹推进服务业发展。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7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
培育消费热点。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医疗、养老、健康保健、家政服务、幼儿教育等服务机构,满足不同群体多样化消费需求。优化住房供应结构,满足多层次住房消费需求。继续扩大家电、建材、汽车、大众餐饮等传统消费。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旅游休闲消费。推广4G应用,推进宽带提速普及,扩大信息消费。适应消费从模仿型、排浪式转向个性化、多元化的新形势,结合特色产品生产、精深加工,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促进我州绿色食品、彝绣等特色产品消费,以扩大消费刺激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改善流通环境。实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加快推进楚雄物流基地、集装箱物流中心等项目工作,继续实施乡镇农贸市场和大型批发市场项目。积极支持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融合发展,支持电商平台发展壮大。商贸物流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
稳定消费预期。加强农产品流通等网络建设,探索建立特色农产品、中药材等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改善消费环境,强化消费维权,让群众愿消费。落实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政策,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让群众能消费。加快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和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让群众敢消费。
(五)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以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建设为契机、棚户区改造为重点,以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为抓手,全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强化城乡一体化空间管控,促进产城融合、组团式发展,在完成州域城镇体系规划、10县市城市总规以及重点镇总规修改的基础上,加强村镇规划编制和建设管理。推行多规合一,完成楚南经济带有关规划,启动实施武定县多规合一试点。
加快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抓紧推进列入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点项目。认真实施楚雄州新型城镇化规划,以城镇功能优化和城乡“一水两污”为重点,推进河道整治等重点项目建设,新建城市配套污水管网95公里,启动一批建制镇供水、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重点,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重点解决已进城定居农民工的落户问题,建设城乡统筹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全面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积极探索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分担机制。完善教育、卫生、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住房租购等配套措施,开展农业转移人口社区教育和培训关爱活动,努力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全覆盖。
创新城镇管理体制机制。高度重视“重建轻管”问题,创新城镇管理模式,提高城镇管理服务的科学化、精细化和人性化水平。通过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引导社会主体参与城镇建设和管理,拓展城镇服务领域。争取将楚雄市列为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继续推进禄丰县撤县设市工作。
深入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支持楚雄市加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支持各县市实施美化、绿化和亮化工程,支持创建园林县城、文明县城、卫生县城,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带动休闲、旅游、综合服务、文化等服务业发展,激发城市活力。全面推进30个重点小集镇建设。整合项目资金,建设5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
(六)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深化改革,完成年度改革目标任务,为全州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继续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承接和清理上级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力争州级行政审批事项再削减1/3,扎实推进网上并联审批;放宽领域,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推进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以县为主,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信息平台,稳妥推进土地经营权、林地使用权和农民财产权确权、抵押、担保、转让等改革。加强财政专项资金清理整合和绩效评价管理,合理划分事权和支出责任,强化政府债务管理;根据中央和省部署推进税收制度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完成州属职业学校改革工作。推进县级公立医院和县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综合改革。抓好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公益性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文化体育人才队伍建设等改革工作。
进一步提升开放合作水平。积极融入国家和省发展战略,借力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加快彝州发展。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交流合作。推进成昆经济带云南北大门建设,推动滇川合作发展。积极推进与广州市的经贸合作。继续实施外贸外经促进政策,以野生菌、蔬菜、核桃等优势农产品和机电设备、化工产品为重点,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快培育外贸龙头企业,促进外贸持续增长。
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改善软环境,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加强产业链条和营销平台建设,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尽快形成招商引资新优势。突出产业招商,试行驻点招商,探索市场化招商,力争引进州外到位资金新增100亿元。
(七)着力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重视保护我们生存发展的共同家园。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严格执行新环境保护法,加强监管,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法律责任。严格按照国土空间主体功能区划分,优化城镇、产业和生态布局,合理定位发展重点。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建设工程,完成营造林4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40平方公里。抓好青山嘴水库等重点水源地环境整治和保护。加强农业面源、危险废物和重金属污染防治。
加强节能减排和资源节约。全面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探索合同管理、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模式,加强“两污”治理和监管,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责任目标。加快开发节能环保产品,发展新兴节能环保产业。落实项目建设用地投资强度要求,集约节约利用土地。
(八)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坚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更加重视社会和谐稳定。
积极促进就业。落实云岭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和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继续发挥工、青、妇、工商联等组织的作用,加快培育“两个10万元”小微企业,鼓励支持创业带动就业,更好发挥市场在促进就业中的作用。提高职业教育、技能培训质量,加强州职教园区、楚雄涉外职业技术培训基地建设,增强政府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新增城镇就业2.7万人,保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不断提高保障能力。精准发力,推进各项社会保险实质性全覆盖。推进城镇居民医保与新农合统筹工作,落实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提标政策,实现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覆盖。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政策。建立健全以经济困难高龄老人、失能老人为重点的老年福利制度,鼓励兴办养老机构。坚持物质帮扶和人文关怀相结合,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孤儿、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努力让他们都能生活得到保障、心灵充满温暖。进一步完善以廉租房、公租房、城市棚户区、农村危房改造为重点的住房保障体系,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6053套,争取实施1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
促进社会事业均衡发展。继续实施改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等重点项目,增加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大力推进城乡教育资源均等化,努力让城乡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基本完成教育信息化建设,启动实施第二轮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稳步推进各类教育发展。推进县级医院和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强化基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引进;探索建立合理分级诊疗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办学。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积极发展城乡公共文化体育事业,加大公益文体设施向社会开放力度,做好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验收工作。重视文艺人才培养,丰富优秀文化产品供给。改善城市公共交通。继续办好10件民生实事。支持工、青、妇工作,推进妇女儿童、残疾人、慈善、广电、档案、史志、社科等其他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九)着力推进精神文明和法治平安楚雄建设,确保社会和谐稳定。汇聚正能量,推动法治、平安、和谐楚雄建设取得新成效。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引导和规范社会行为。重视发展民族文化,强化新闻出版、新闻媒体建设和舆论引导,重视新兴媒体的引导和管理,努力把核心价值观内化为我州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精神力量,外化为攻坚克难、深化改革、推进发展的实际行动,构建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继续深入开展“文明楚雄行动”,不断增加社会正能量。
加强民族宗教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推动各民族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继续抓好12个民族团结示范村、10个民族特色村创建工作。做好城市和散杂居地区民族工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巩固和保持宗教领域的和顺稳定。
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反恐工作,切实维护公共安全,依法严打各类犯罪活动,进一步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推行网上信访、视频接访和集中联合接访,健全完善及时就地解决诉求机制,有效防止大规模群体访、越级访。创新城镇社区、居民小区治理机制,引导居民依法依规推进民主管理。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工作体系,推进社会治理方式法治化。落实重大事项和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有效预防各种重特大事故。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健全县乡村监管体系。加强应急力量建设,进一步提高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的能力。
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好国防教育和动员、民兵、兵役、人防等工作,加快实施县武装部标准化建设项目。巩固军政军民关系。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编制的关键之年,要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加强对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的研究,找准我州在国家和省发展战略中的定位,找准与国家和省“十三五”规划的结合点,编制好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增强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性。同时,要积极汇报争取,确保有更多项目和规划内容进入上级规划盘子,通过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及省的发展战略、发展规划,赢得彝州发展新优势,为全州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依法行政是全面做好政府工作的保障。要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和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认真落实“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妥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企业、社会、公民的关系,通过做好政府行政权力的减法来换取市场活力、社会活力的加法,努力让市场主体做到“法无禁止即可为”。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改善服务环境,提升行政效能,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加快建立常态化监管制度,推动管理重心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服务转变。
推进依法行政。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严格执行《楚雄州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体系,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把行政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抓好制度建设和执行,强化权力制约监督。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投资采购、公共资源转让、公共工程建设等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和定期轮岗,防止权力滥用。加强政府新型智库建设,加快建立和完善法律顾问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司法、社会和舆论监督,加强审计工作,形成行政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合力。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全面推行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五公开”,重点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审批、社会公益事业和民生项目安排等领域的信息公开。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改进作风。扎实开展“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坚持执政为民,坚定理想信念,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坚决防止“四风”反弹回潮。认真落实我州关于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决定,引导干部敢于担当、勇于负责,为官有为、开拓进取,多用行动引导,少用声音指挥,以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进一步完善综合绩效考核,加强督查,加大“庸、懒、散”整治力度,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和管理,提高执行力和落实力。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适应新常态,必须在状态。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楚雄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攻坚克难,齐心协力,真抓实干,以善作善成的实绩实效为人民造福,用改革发展的崭新答卷为明天铺路,为富民强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同谱写“中国梦·楚雄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