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民族商会 官方网站

聚焦民生 破解难题 促教育和谐发展

2015-09-25 09:18:04 云南省民族学会63041

——武定县教育改革发展纪实

武定县教育局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职能部门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人民群众的期盼作为努力方向,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检验标准,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责任,继续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加强教育行风建设,推进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跨越发展。

一、 回应群众关切  恢复己衣中学

己衣中小学校舍在2008年“8•30”地震造成了严重受损,校址滑坡,县委、县人民政府从“人人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角度出发,整合资源、集中办学。同时,考虑到地质灾害隐患,震后紧急避险的需要,于2011年秋季学期将己衣中学并入香水中学办学,这是整合资源,集中办学,灾后避险的正确选择。己衣中学撤并到香水中学办学三年来,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己衣中学恢复办学问题得到省、州相关领导的高度关注,省、州教育主管部门做了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己衣镇党委、政府多次提出恢复办学要求。县教育局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责任,在群众期盼亟待解决的问题上敢于面对,县教育局四次派出工作组,局班子成员带队深入学校、进村入户大走访,听取民意,二次大范围收集学生、老师、家长和学校、村组、乡镇的意见,按照轻重缓急和先易后难的原则,对群众期盼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排出解决问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并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通过教育局干部职工多方努力,己衣中学得到如期恢复招生,在招生工作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是恢复办学与深化教育改革相结合的原则,探索“1+9”办学模式,即幼儿园+九年一贯制教学。二是己衣中学恢复以后,己衣籍学生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可以就近就地入学,也可以到香水中学及县内任何一所中学就读,按武定县第十五届人民政府第22次常务会议原定补助政策给予己衣籍学生补助;三是由县财政安排资金40万元用于计算机室、办公设备、课桌椅等的配套,不足部分的教育教学设备从县级其他同类学校调节。四是切实配好班子,抓好队伍,确保学校能够平稳过渡,学校班子配置按“1+9”办学模式,设置为校长一名、副校长四名,从武定一中、县民族中学选派4名学科骨干教师到己衣中学支教。从全县中学班子中选派两名副校长到己衣中学任职参与教学管理。为办好己衣中学提供了人才保障和组织保障。这也是武定县教育局顺应民意,回应群众关切,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具体体现。9月1日,己衣中学如期开学,167名初中七年级学生欢天喜地参加了新学期的开学典礼。

二、 巧用加减乘除  为大班额消肿

近年来,县城城区小学教育资源紧缺是一个难以突破的瓶颈。武定县近城小学“大班额”问题愈演愈烈,引起了社会和广大家长的关注和强烈反应,也给教学和安全带来了一些潜在的隐患。为此,武定县从学校、教师、学生等方面着手,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巧用“加减乘除”,着力破解近城小学“大班额”问题,为其消肿。

用“加法”,扩增城区学位。扩建香水小学,增加了城区学位350 多个。积极推进北片区武定思源实验学校建设步伐,到 2015年秋季学期招生时,再可以增加城区小学学位 600 个。用“减法”,减轻入学压力。为减轻近城小学入学压力,从2014 年起,城区的新生一年级严格实行划片并限额招生,进一步为“大班额”退烧消肿,确定香水小学作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学校,满足外来学生的就读需求。在乡(镇),按照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近入学的原则,严格执行学生流动管理制度,抓好学生的生源地控制工作,尽量避免乡(镇)学生大量流向县城。用“乘法”,挖掘内部资源。近城小学面向全县中小学流动8 名骨干教师进行补充;学校内部采取合并办公室和一些功能室的办法,对二至五年级进行分班增班,由原来每个年级六个班分为七个班,压缩班额。用“除法”,严格学籍管理。在起始年级(一年级)划片限额招生的工作基础之上,对二至六年级严格学籍管理,允许转学流出,严格控制转学流入,对不属于片区内的户籍学生,县教育局一律不办理不认可转入学生学籍。采取以上有效措施,近城小学“大班额”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和消肿。今年秋季学期在校规模为 41 个班(上学年为 37个班)学生 2511 人,全校平均班额由上学年的 72.8 人降为今年的 61.2 人。其中,一年级平均班额为 46 人,比上学年减少了 36人。

三、 准确把握  阳光操作  落实民办教师待遇

解决好代课教师和原民办教师遗留问题是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爱心工程,关系到代课教师和原民办教师的切身经济利益、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根据《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云南省财政厅、中共云南省委机构编制办公室关于妥善解决中小学代课教师问题和原民办教师遗留问题的指导意见》的相关要求,4月12日县教育局派人参加省教厅召开的解决民办、代课教师遗留问题工作会议。县教育局高度重视此项工作,4月13日上午就及时召开了乡镇中心小学校长会,传达了省教厅召开的会议精神,对安置工作作了周密安排。4月14日至17日,全县小学放弃州庆假休息时间,对中小学代课教师和原民办教师作了初步摸底调查。在工作中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以人为本; 统筹兼顾,综合平衡;以县为主,统一思想,强力推动;明确责任,严格问责的原则。通过“建立择优招聘机制、退出补偿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 力求妥善解决武定县代课教师问题和原民办教师遗留问题,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县教育局要求各学校校长要亲自抓,要明确责任,分工负责,确保调查摸底工作顺利进行。二是层层部署,周密安排。各乡镇召开专题会议,将工作任务分解到有关部门、村委会和有关学校,确保工作如期开展,按期完成。同时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使他们掌握好政策,明确责任,熟悉工作流程,圆满完成任务。三是加强督查,落实责任。各学校加强对调查摸底工作的指导和督查,需要跨地区、跨乡镇协调的事项认真及时地做好协调工作,确保工作进度。聘请公道正派、责任心强的原民办代课教师代表作为兼职监督员,协助纪检监察人员作好工作监督。四是关心群众,解决困难。在调查摸底过程中,对发现的特殊困难户,及时与有关部门反映和沟通,对相关救助条件的人员落实救助措施,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武定县安置在世离岗退养民办教师25人,每人每月领取1921元,每年由县财政发放生活补助费57.63万元。审核认定原民办、代课教师共3425人,一次性补偿金16977547.8元。截至9月13日,已参加购买养老保险(出具认定书)34人。民办代课教师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极大地改善了民办代课教师的生活条件,有效地化解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四、立行立改  武定进入云南省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县行列

武定县在2014年高考工作中取得可喜成绩,全面超额完成州教育局下达的预测指标,向全县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在高考中, 600分以上5人,一本实际完成57人,二本237人,三本229人。总上线率95.9%,其中文科最高分627,理科最高分631,武定民族中学荣获州教育局获“质量提升先进学校”和“优生培育先进学校”两个奖项。

11月4日,云南省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工作会在玉龙县召开。会上,武定县人民政府黄玉梅副县长出席会议,并与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方贵荣副院长签订了《云南省教育科学院与武定县人民政府共同开展教育科研综合实验的合作协议》,武定县被列入玉龙县、五华区、安宁市等七个云南省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县。

黄玉梅副县长在会上介绍了武定县情及经济社会发展成就,通报了近年来教育发展取得的成绩,答谢省教科院领导对武定教育的关注、关心与厚爱,热诚邀请各兄弟县市到武定传经送宝,指导工作,对武定县列入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县后,表示将继续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构建促进提升教育质量、重视教育科研工作的良好运行机制,为实验工作提供人财物的保障。

云南省教科院将通过项目的开展帮助项目试验县开展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完善校本教研制度。二是开展教师培训。通过专家赴武定集中培训,或搭建平台让武定县优秀教师走出去培训。三是创建优质课堂教学活动。武定县本着 “以研促教,提高高中教育质量”为目标,坚持“院县共建、资源共享、以研促教、提高质量”的工作思路,通过3年实验,武定县高中教育质量将逐年提升。试验县将通过培训教师,形成一支优秀高中学科骨干教师队伍;创建一系列优质课堂教学活动,形成一批优秀课堂教学案例;通过3年实验,武定县高中教学质量逐年提高、普通高中办学水平将有大幅度提升。

五、关注学校食品安全   关爱师生身体健康

武定县教育局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进一步完善各项措施,确保“营养餐”安全。

在工作中,该县制定了营养改善计划餐饮服务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规范了食品原料供应商市场行为,健全了食品安全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制定了学校食堂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制定了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要求;制定了饮用水卫生管理、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管理、食品采购、食品留样、食谱和价格公示、学生就餐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实施校长和班子成员陪餐制,各学校成立了有教师、学生和家长代表参与的膳食委员会,对“营养餐”实施全过程监管。

把试点学校食堂建设与正在实施的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相结合,投入2073万元,完成和正在新建、改建62所学校食堂;计划投入1082万元的41所学校食堂建设项目正启动前期工作。自筹80万元资金与中央和省级专款配套,共投入近400万元为学校食堂添置了122台电热开水器、餐具消毒柜28台、蒸饭车17台、开水炉14台、冰箱(柜)56台、学生餐桌椅1064套和各种锅碗瓢盆450件(套)等食堂设施设备。县政府给中小学补充了250个临时工名额,解决了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后学校食堂后勤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

为进一步落实营养餐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在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遵的同时,层层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把食品安全责任落实到岗、到人。

县教育局把营养餐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作为学校安全监管的重点来抓。先后派出县局检查人员86人次,深入11所初级中学、13所中心小学和9所村小学进行食堂食品安全专项监督检查。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县教育局联合深入全县139所营养餐实施学校进行了全方位、全覆盖的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监督检查,监督检查中,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了《食品安全监督书》139份,县教育局下发了《云南省学校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12份。

制作了“食堂食品安全举报电话牌”,免费发放到每一所营养餐学校。先后举办了三期497人的食品安全培训班,对学校食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进行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进课堂活动168节次。

六、人防技防并重  筑牢校园安全网

学校安全工作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学生学习、健康成长,关系到千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和谐,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希望。该县历来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把安全工作摆在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位置来抓。县教育局实行局长包系统、股室干部包乡镇、校长包学校、班主任包班级,主要领导负责抓、分管领导直接抓、职能股室具体抓、安全管理员一线抓、工作岗位落实抓的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新格局。认真贯彻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逐级签订了学校安全责任书(协议、公约),把安全责任层层落实,分解到岗到人。积极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全县136所各级各类学校中创建面已达97%。,在全县中小学师生中推广反恐防暴跆拳操,培训反恐防暴跆拳操教练120多人,开展各种遇险演练,有效提高了师生自防、自救、自护意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努力,武定县教育系统已有31人的法制副校长队伍、163人的安全管理员队伍、111人的校园安保队伍、614人的义务消防员队伍,152人的师生食堂管理员队伍和319人的学生宿舍管理员队伍。六支学校安全管理队伍的建设,基本实现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学校安全工作网,做到安全工作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做,时时有人监督。通过汇报协调,县财政每年解决54.26万元经费,专门为中小学幼儿园招聘了43名门卫保安;教育系统还自筹资金90余万元,在全县乡镇中心小学及以上学校的大门口等重点部位安装了209个电子监控摄像头,有效提高了学校技防水平和能力。

七、 凝聚发展合力  建设思源学校

近年来,随着县城城镇化建设进一步推进,县城居民越来越多,人民群众对优质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为了有效缓解这一矛盾,为人民群众的子女就学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县教育局经过多方奔走,争取资金、协调项目,并得到州、县党委政府鼎力支持,2014年6月11日,总投资1.2亿的思源学校落户武定县, 武定县思源实验学校建设项目是由香港言爱基金会援建、武定县人民政府全力支持并决定建设的项目。6月11上午,楚雄州人民政府副州长邓思云、武定县领导在绵绵细雨中为学校剪彩并奠基培土。

武定县思源实验学校为九年一贯制义务教类公办学校,建校选址位于武定县狮山镇北片新区,占地80亩,建筑总面积26104.35平米。主要建构筑物为:教学楼、学生宿舍、师生食堂、图书馆、艺术楼、多功能厅、风雨操场、教师宿舍、学校大门、运动场、废水处理设施等。项目总投资11914.38万元,其中香港言爱基金会捐资1600万元、招商银行首批捐资180万元,州级财政1000万元、县级财政2000万元、城南小学到位资金变更转投686.25万元.该项目建成办学规模为39个教学班,在校生2460名,教师120人,后勤职工50人。武定县思源实验学校建设将按国家九年一贯制标准化学校建设,将于2015年9月开始招生,思源实验学校将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化、学校管理规范化、教师队伍专业化、教育教学优质化的建设和管理目标,武定县思源实验学校的建成极大地缓解武定县城区群众子女就学困难。真正让城区群众子女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行动,伟大的行动期待伟大的实践。武定教育系统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投身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任务,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责任,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责任编辑:王俊春录入:王俊春
云南通-云南省民族商会官方网站 云南民族旅游网-《环球游报》 大理崇圣寺三塔景区官方网站 |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大理旅游网-大理旅游集团官网 昆明旭坤会计师事务所 云南蝴蝶泉国家4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