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民族商会 官方网站

在“思宁一体化”战略中宁洱县错位与互补发展的思考

2015-09-24 13:43:49 来源:云南省民族学会 作者:张云聪 张 奎175369

推进城市一体化建设,是积极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优势互补,实现生产要素、社会资源共享、城市集聚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加快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紧紧围绕思茅这个核心城市,突破现有行政区划限制的城市一体发展新格局,大力推动思宁一体化发展,这一思路和设想十分切合思宁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是构筑我县经济社会向纵深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必然趋势。

一、背景与依据

新的城市竞争态势演变格局表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一体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市竞争优势的形成不能再依赖行政权力和行政区划的垄断,而必须致力于对最有价值的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源的共享,实现优势互补,推动城市间深度整合,才能实现共享利益,共同发展。中央“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小带大的原则,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发展思路,倡导走以城市群为载体的区域发展战略,不断增强区域竞争实力。积极探索城市联动发展的新路子,是实现县域经济优化发展,提升区域整体综合实力的内在需要和必然趋势,也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现实选择。

当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与开发,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和云南省“两强一堡”战略,省委、省政府提出规划建设滇中、蒙开个、普宁景、大理、保腾潞瑞五大城市群,普洱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等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将加快推动我市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作为普洱市经济、文化、商贸、金融核心区域建设,大力推进思茅、宁洱城市一体化的发展,将大大增强普洱作为滇西南区域中心城市的聚集力和辐射带动力。同时,普洱市全力推进生态普洱、和谐普洱、妙曼普洱建设,着力打造中国著名、世界闻名、世人瞩目的普洱国际品牌和“妙曼普洱、养生天堂”城市品牌,推动普洱走向世界、融入世界,让世界走进普洱、亲近普洱的总体部署等等,为全力推进思宁一体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加之宁洱县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越和生态、土地、文化环境优势,与中心城区形成资源和优势良性互补,优先推动思宁一体化发展就成为一种必然。

二、机遇与条件

(一)面临的机遇。2013年7月4日至5日,省政府召开了推进普洱绿色经济发展的专题会议,会议就思宁一体化建设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讨论。省政府将加大对普洱市基础设施建设、高原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等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发展、扶贫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等方面的资金支持力度。加快推进思茅、宁洱城市一体化发展,宁洱作为核心区域建设部分,城乡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服务、公共管理、生态建设将纳入全市发展规划部署范围,迎来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推进思宁一体化建设,将极大促进宁洱与中心城区的城市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实现科技、教育、文化、交通、医疗、卫生等资源共享。以思茅为核心的中心城区对宁洱的拉动力、吸附力和支撑力将得到更全面、更充分的保障和发挥,宁洱的文化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生态优势将加快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赢得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发展、扶贫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等众多要素聚合发展的多重空间,不断增强区域竞争实力,为推动宁洱经济、社会、生态率先跨越发展提供重大机遇。

(二)优势条件

1.文化资源优势突出。宁洱自清•雍正七年(1729年)设普洱府起,至今已有285年历史。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的核心原产地、加工集散地;茶马古道从宁洱起源,通往全国、走向世界,融汇了各地民族风情,孕育了被称为南方丝绸之路的茶马古道;县内有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和民族工作第一碑”的——民族团结誓词碑;是共产党滇西南早期革命活动根据地,是解放初期思普地区的行政中心,磨黑镇被列为“中国茶马古道第一镇”和“云南省历史文化名镇”;是全国英模张培英和主演电影《五朵金花》、《阿诗玛》的著名彝族电影演员杨丽坤的故乡。宁洱县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被国务院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困鹿山贡技茶场被文化部命名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宁洱拥有历史文化内涵深远厚重的普洱府文化、普洱茶文化、茶马古道文化和独特的民族民间文化积淀,具备名茶、名道、名碑、名人四大文化品牌资源优势,旅游资源集聚度高,可着力提升宁洱旅游文化档次,将宁洱打造开发成为文化韵味、绿色生态、康体休闲、特色鲜明的普洱中心城区的“后花园”,休闲娱乐的集聚地。

2.自然生态环境优越。宁洱县总面积3670平方公里,平均气温18.2℃,降雨量1398毫米,有耕地面积30.09万亩,热区土地面积240万亩,林地面积425.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7.1%,活立木蓄积量2076万立方米,水能蕴藏量达53.7万千瓦。全县日照充足,气候温热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拥有热区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优越,绿色资源丰富,资源承载力较好,产业关联度较强,绿色生态发展空间较大,具有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的良好自然环境条件。

3.交通区位优势独特。宁洱位于普洱市中部,相距于市中心区37公里,与思茅山水相连,在地域上处于相融状态,易于形成集聚互补的合力。公路方面:宁洱南临东南亚周边国家,全县境内通车里程达2819.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9.2公里,二级公路82.2公里,三级公路73.9公里,四级公路790公里,等外公路1644.2公里。全县交通网络已基本实现“乡乡通畅、村村通达”,2014年将实现至村公路全面硬化。昆曼国际大通道、兰磨线、瑞临线、小水线在宁洱交汇;县城距省会昆明370公里,距普洱市政府驻地33公里。水路方面:宁洱境内因水电站建设形成的李仙江梯级电站库区和澜沧江糯扎渡电站小黑江库区共规划建设8个码头,33个停靠站,现已建成或投入使用3个码头10个停靠点。其中:糯扎渡电站库区宁洱码头距县城60公里,是糯扎渡库区七个码头中距离县城最近的码头,通过宁洱码头可以与思茅区、景谷县、镇沅县、景东县、澜沧县和临沧市双江县开展经贸往来和开发库区生态观光旅游等,宁洱水网区域广,水运、旅游市场开发潜力巨大。航空方面:从宁洱出发仅20多分钟车程即可到达普洱机场。铁路方面:泛亚铁路中线将在宁洱县城附近穿过,并在宁洱县城设立站点。随着昆曼国际大通道全线贯通,泛亚铁路中线玉磨铁路的开工建设,全县陆路和航空交通十分便捷,作为依托铁路干线规划建设的物流中心,宁洱处于普洱交通区位的核心枢纽区域,是滇南乃至中国连接东南亚的陆路交通咽喉要道,具备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巨大交通区位独特优势。

4.产业发展基础良好。近年来,宁洱县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围绕全市产业发展布局,立足资源条件优势,树立“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理念,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经济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创新经济增长方式,着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工业和持续服务业,基本形成了以茶叶、林业、建材、电力为支柱产业,以旅游文化、畜牧、烤烟、咖啡、矿业为重点产业,以生物药业、商贸物流、木本油料、橡胶、渔业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格局。农业方面:目前,全县完成生态茶园建设13.32万亩,咖啡10.3万亩,橡胶5.63万亩,烤烟5.48万亩,渔业养殖面积2.61万亩,生态畜牧产业蓬勃发展,2013年实现产值4.72亿元,林下经济逐步发展壮大,澳洲坚果、辣木、茯苓、石斛、重楼等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发展。中国普洱漫崖咖啡庄园、普洱丹州制药养生庄园、普洱茶集团有限公司会连普秀庄园、磨黑勐野江生态农产品庄园等9个特色生态庄园、园区项目建设正稳步推进。项目总投资预计约142800万元,预计于2017年、2021年前完成集生产、加工、经营、科技推广、旅游观光、农事体验、休闲娱乐、保健养生、住宿、餐饮、购物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农业庄园建设。工业方面:抓住宁洱工业园区纳入普洱工业园区统筹规划的有利时机,我县主动承接普洱工业园区部分外迁项目,园区规划建设加快实施,普洱科茂林化、普洱天恒、普洱林缘化工、普洱福通木业等47户企业先后落户宁洱工业园区,其中产值上亿元企业2户,规上企业12户,累计完成各类固定资产投资20.14亿元。2013年,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7.15亿元,完成工业投资7.52亿元,实现茶叶产值7.8亿元、林业产值7.35亿元、电力产值5.45亿元、建材业产值3.35亿元、矿业产值1.96亿元。建成崖羊山、石门坎等20多座电站,培育壮大了云南普洱茶集团、云南普洱茶厂、宁洱漫崖咖啡公司和林达木业等一批省、市龙头和示范企业。宁洱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骨干产业的拉动作用逐步显现。第三产业:近年来,我县积极打造以茶马古道游、生态休闲游、美丽乡村游、历史文化名镇游和红色景区游为重点的特色文化旅游区,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同心那柯里,勐先蚌扎、上宣德以及宁洱镇困鹿山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宁洱对外影响力和推介力不断扩大,旅游基础设施、发展环境不断改善。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商贸物流等不断升级发展。普洱中心城区与宁洱商贸交流频繁,呈现出经济互动和资源优势互补的良好发展态势,基本具备承接产业转移和参与资源要素吸纳配置的条件。随着交通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普洱中心城区与宁洱的商品流通将会大幅增加,潜在的产业优势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进而对思宁经济发展产生持久的拉动作用。

5.土地资源优势明显。宁洱县国土总面积550万亩,园地、林地、草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等可利用的土地资源丰富。一是县城周围及磨黑、同心、勐先等周边乡镇拥有条件良好的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较多,产业发展承接力和推进城镇化潜力巨大,具备良好的农业(庄园)、旅游等产业开发潜力和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优越资源条件。二是我县抓住宁洱工业园区纳入普洱工业园区统筹规划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项目,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园区规划用地拓展至19平方公里,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温泉河、民安、民政和同心四个规划片区地形相对平坦,各自具备发展优势条件。温泉河片区:主要以林产林化为主,建材和物流为辅,规划面积662公顷,其中工业用地面积341.76公顷。民安片区:重点发展以茶产业为主的生物资源加工产业,规划面积192公顷,其中工业用地面积110.33公顷。民政片区:主要以木材加工为主,配套轻工业,适度发展林化深加工产业,规划面积230公顷,其中工业用地面积181.78公顷。同心片区:以建材产业为主,规划面积466公顷,其中工业用地面积230.44公顷。结合“一体化发展”中心城区产业区域转移的机遇,宁洱具备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的新型工业区和生态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支撑区。    

三、推进思宁一体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实现思宁一体化发展,宁洱应立足现有的土地、文化、生态、交通等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从区域整体发展高度科学合理定位发展方向,通过体制、制度创新及政策调整,打破思宁城市区域格局,发挥自身优势,与普洱中心城区各区域、各行业、各群体、各要素互为依存、互相促进、互相融合、互相协调,实现宁洱与普洱中心城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全面科学协调发展。

(一)立足优势,明确思路,做好发展定位和规划。推进思宁一体化发展,宁洱要从拓展思宁城市集群效应的原则出发,从思宁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统一规划和统筹发展的高度,首先要做好自身发展定位,其次要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以“立足优势,借助优势,接受辐射,向外辐射”的发展思路,立足思宁一体化发展框架和宁洱县在一体化建设中的功能地位,制定符合宁洱发展特点的建设推进规划。规划必须要在综合分析城市区域分工与协作的基础上,做好宁洱的经济和产业发展定位,从具体的发展规划上实现思宁两区域基础设施、优势产业、共同市场、对外协调等领域的对接,实现生产要素在更大空间内的优化配置和各特色优势产业的整合发展。在巩固原有优势的基础上,再创新优势,把我县突出的资源、区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同时,借助普洱中心城区优势为我所用,实现优势互补,接受中心城区的辐射,主动承接普洱工业园区部分外迁项目,搞好产业分工协作,构建起良性互补的错位发展格局,发挥宁洱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特别是绿色生态和土地资源的优势,在形成支柱产业、承接中心城区相关产业的发展上发挥骨干作用,推进与中心城区资源共享、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实现“双赢”或“共赢”,提升宁洱经济社会整体实力。

(二)增强合作意识,发挥政府调控职能,建立区域合作机制。推进思宁一体化发展是市场与政府的共同行为,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思宁一体化的构思、规划、建设离不开市委、政府和思茅、宁洱两县区政府的推动。因此,要着力突出政府调控职能,及时建立思宁一体化建设推进机构,强化思茅、宁洱两区域合作交流的组织协调机制,明确各级各部门在推进一体化发展中的职能职责,更重要的是要加强与市委市政府、思茅区的沟通、协商和交流,达成发展合作共识,把握区域重大项目、技术、产业的宏观规划、合理布局、协调建设和发展情况,在土地和资金投入上进行合理优化整合,研究和协调解决经济合作事项和发展运行中的具体矛盾、问题,通过签署“一体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建立经济技术协作机制、整体发展规划协商机制等途径,增强两县区政府的合作共识,沟通相互之间的意见设想,形成科学合理、良好互动的合作推进机制。

(三)营造良好的发展、投资和创业环境,切实增强核心竞争力。当前,地区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发展环境和行政效率之间的竞争。实践证明,哪里发展环境优、市场发育好、机制体制新、服务效率高,资金、技术、人才等经济资源要素就会流向哪里,那里的发展就越快。相反,环境不改善,不但当地企业发展受到制约,大项目、好项目也进不来,来了也留不住,勉强留住了也难有长足发展。因此,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既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推进思宁一体化发展的需要。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发展硬环境。交通、水利、通信、城市建设等硬件环境建设是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的关键平台。只有提前规划,提前谋划,不断加强基础设施硬件环境建设,着力提升宁洱承接产业转移和发展的硬件条件,加快产业集聚区便捷、通达的交通网络、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提高产业集聚区融合度,为企业入驻和人口集聚创造条件,才能不断增强宁洱产业集聚的承载能力,充分发挥宁洱作为产业集聚区对外开放的主平台和工业发展的主战场作用。首先,要进一步完善以高速公路及国、省道为骨干,地方公路为主体,空运、水运相衔接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玉磨铁路建设对接工作,提前谋划、提前把握、提前做好相关工作,特别是要做好大物流产业的规划,为吸引人流、物流、财流创造条件。加快城市路网建设改造力度,尽快启动东、西环线建设,拉大城市发展空间;对城区的路网进行提升改造,形成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城市交通枢纽。建成连接思茅的无障碍快速交通干道,强化两地交流合作。其次,要加强工业园区建设。要充分利用好曼连、民政、民安、温泉、同心等片区的上万亩低丘缓坡土地,进一步做好现代物流加工园、生物资源产业园、新型建材产业园的规划建设工作,加快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力度,做到科学规划、正确定位、合理布局、错位发展,以形成区域经济的整体合力,实现产业集聚。另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发展软环境。一是要强化服务环境。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更扎实的措施,切实优化投资发展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审批程序,简化办事环节,规范办事流程,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和领导干部问责制,加大治庸治懒力度,彻底改变机关作风,改变办事推诿、拖拉、扯皮等现象,着力解决体制机制不顺畅、办事程序繁琐、信息不透明、效率不高、服务缺失等问题,着力培育通畅、简洁、高效的企业入驻、发展的环境。对干涉、妨碍项目投资的人和事严肃查处,积极推行和落实首问负责制、一周办结制、全程代办制、一次收费制、检查审核制、警企共建制、投诉直办制等“零阻碍”服务制度。通过打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宜居环境、金融环境、用人环境、企业环境,来促进人才、资金、技术等各项生产要素向宁洱流动、集聚,在竞争中赢得主动。二是要优化政策环境。要抓好国家和省、市、县出台的优惠政策的落实,制定和出台有利于引进资金投入、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公平竞争,引导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消除地方保护和条块分割的壁垒,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形成清晰的产权制度以及对私有财产的普遍尊重,积极帮助和切实兑现土地、税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同时,要着力解决外来投资者关心的子女入学、员工医疗保险、社会保障等切身问题。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间的合作才有可能迅速加深,创业者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三是要加强法制环境。要用法律的手段规范经济秩序,切实解决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等问题,为投资者、创业者和各种企业营造一种良好的、有保障的法制环境。同时,还要营造好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干事创业的人文环境、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开放有序的市场环境。

(四)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生态精品农业,构建特色农业产业体系。我县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高原特色农业产业资源丰沛,园地、林地、草地、水域等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河流交错,具备发展高原特色、精品生态农业的良好条件。抓住普洱市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与思宁一体化发展机遇,从自然条件和产业基础出发,着眼于思宁区域产业一体化互补错位发展战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动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把农业产业化和发展现代庄园经济作为引领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提升农业品质,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举措。充分利用和发挥茶叶、咖啡、烤烟、核桃、蔬果花、生物药业、生态渔牧养殖等地域特色十分明显的高原特色优势产业基础和品质优良的高原特色农业产品优势,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有效促进土地、资本、劳力、人才、技术、管理、信息等生产要素配置,延伸产业链条,扩张产业关联度,实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打造名牌、拳头产品,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有机农业,培育一批特色优势明显的高原特色农业品牌产业体系。同时,重点发展蔬菜、畜牧业、水产养殖,将我县打造成全市蔬菜种植的核心区、畜牧业发展的示范区、水产养殖的重点区。并通过面向全省开放式组织农产品原料,进行集约化加工,建成我市重要的农产品加工、交易和出口基地,使之形成独具特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原特色产业。

(五)着力加大工业园区建设步伐,构建产业集聚发展格局。工业园区建设是区域一体化发展中促进产业集聚、加大“工业强县”步伐的重要支点和路径。我县要实现在思宁一体化建设中提质增效跨越发展,必须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推进绿色工业发展。以工业园区为平台,加快提升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优化空间布局,高标准规划建设好园区,着力提升园区集聚功能和承载功能。我县上十万亩的产业有茶叶、咖啡,上万亩的产业有橡胶、烤烟、渔业养殖等,活立木蓄积量达两千多万立方米,有充足的的原料来源,但这些原料大部分是以初级产品流入了市场,未能有效形成自己的特色拳头品牌,产业集聚和关联度不强。以曼连、温泉河、民安、民政、同心等规划园区为平台,根据各片区优势条件,深入研究产业发展趋势,掌握项目信息,构建科学发展框架,有规划地分片区引进、承接、发展茶叶、烤烟、橡胶加工、林板林化、商贸物流、建材、电力、生物药业等符合宁洱县产业发展实际、具有牵动力和支撑力的项目。切实改变粗放式、散乱式经营和发展局面,做精做深产品,用好用活资源,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产品、市场的有效对接,增创茶、林、咖啡、生物药业等绿色产业在一体化发展中的新优势,充分发挥资源共享、循环利用、互补发展的产业集群效应,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知名品牌产品,打造特色鲜明、结构优化、体系完整和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推动宁洱新型工业化发展。

(六)加快推进旅游、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加速一体化发展进程。我县拥有深厚的文化资源优势和优越的绿色自然生态、休闲养生旅游条件,发挥好、利用好这些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在旅游中注入本土文化的灵魂,把旅游作为这些文化保护、建设、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将旅游产业与富有独特文化韵味的城镇建设发展融合、与美丽乡村融合、与生态环境融合、与文化产业发展融合,走出一条融合式发展路子,将为宁洱增加无限魅力,带来巨大商机。一方面,建议成立普洱茶文化、茶马古道文化和普洱古府文化研究机构,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充分做“活”宁洱是普洱茶文化源产地、是普洱茶文化的根、是茶马古道的源头这篇文章。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不是简单叠加,只有选择那些具有市场价值、同时具备在旅游产业上发光发热的文化资源,系统整理研究我县历史文化脉络,进行深入研究挖掘,找准与具体旅游景点、项目的结合点,做好包装策划和市场营销研究,为推动自然资源与文化内涵的深层次融合做好基础性工作,才能真正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着力加强文化资源融入风光旅游,打造重点文化旅游品牌,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商品,举办各类文化体验活动,提升宁洱的知名度、吸引力和竞争力。同时,宁洱的“民族团结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文化”底蕴也比较深厚,应加大挖掘、收集、整理和宣传力度,形成独具魅力的宁洱文化品牌。一方面,要围绕普洱休闲度假养生的旅游产业发展定位,着力于打造以乡村休闲养生度假游为主的黄金旅游线路,做“美”那柯里至县城、德化大河边至县城、县城至困鹿山、扎罗山沿线村庄,形成几条独具特色的乡村休闲养生度假游路线。一是思茅——那柯里(体验茶马驿站深厚历史)——县城(探寻茶马古道源头,感受民族团结文化)——磨黑古镇(亲历革命老区、丽人故里)——扎罗山(倾听鸳鸯瀑布鸣响,感悟连理情深);二是思茅——德化大河边(看绿荫潭美丽乡村美景,观现代生态蔬菜基地)——那迁(烈士、古树、田野,一方灵秀地)——热水潭(大自然温泉,洗涤心灵,回归自然)——县城(探寻茶马古道源头,感受民族团结文化)——困鹿山(品甘醇古茶,探皇家秘境)——扎罗山(倾听鸳鸯瀑布鸣响,感悟连理情深)——磨黑古镇(亲历革命老区、丽人故里);三是打造以垂钓和观赏湖光山色的把边江、小黑江库区游;四是以看茶园和自然风光为主要内容的板山、会连游。一方面,围绕旅游业“吃、购、娱”等要素,努力开发互动性的文化旅游项目,积极延长旅游产业链。通过打造一批文旅结合的特色业态集聚区,如集中建设特色商品一条街、特色餐饮一条街、茶楼茶室一条街、休闲娱乐一条街和民俗一条街等,丰富游客的文化体验活动内容,使游客在完成游览、购买、休闲等旅游项目的同时能有一种精神享受和文化观摩。

(七)树立投资自然的理念,切实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生态、环境、气候是宁洱最大的优势,是我县发展最大、最主要的支撑,要牢固树立“有了绿水青山,就有金山银山”的理念,强化措施,全民动员,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要对林区进行认真规划,科学安排商品林基地和自然生态保护区,有效规范和扼制桉树、核桃等经济林木乱栽乱种等问题,最大限度保护原始的、自然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同时,要有效控制企业规模,严禁影响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的企业入驻,不断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突出抓好县城路网改造及地下管网、污水垃圾处理,特别是要做好县城流域东洱河、西洱河、虾洞河、金鸡河、温泉河五条河流污染源的治理工作,让“青山、碧水、蓝天、天然氧吧”成为宁洱最吸引人、最有价值、最具魅力的无形资产。



责任编辑:王俊春录入:王俊春
云南通-云南省民族商会官方网站 云南民族旅游网-《环球游报》 大理崇圣寺三塔景区官方网站 |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大理旅游网-大理旅游集团官网 昆明旭坤会计师事务所 云南蝴蝶泉国家4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