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24 10:46:22 来源:云南省民族学会 作者:魏光启36618
我的家乡位于祥云县东南部,地处大理、楚雄两州的祥云、姚安、南华三县交界处的普淜彝族山区,普淜水库和邵家水库哺育着我长大,天峰山和大龙门山造就着我的品格。我是土生土长的普淜人,而且又在普淜工作了十六年。不知道是普淜水库、邵家水库、天峰山让人们的脑海中有了普淜,还是因为普淜人的个性使人们铭记了家乡的白萝卜、马铃薯和火腿杂菜?
从记忆深处走来的画面是:奶奶戴着黑色包头,脚穿黄色胶鞋,身着叮叮铛作响的彝族服饰,背上挎着沉甸甸的竹篮子,日暮时分赶集归来,早早就守候在村头的我们,眼盯盯地从竹篮里找寻自己的希望。
普淜“彝”。春天,背上自家精心腌制的,被炊烟熏烤得漆黑的火腿上街,馋了自家孩子的眼,也馋了自己和路人的双眼。销售火腿的时候,不会卖给出价最高的顾客,当然,也不会卖给最低的。假如他要价是十五块半一斤,你就是给他十五块五一斤,他永远也不会卖的,除非是你给十五块半一斤才卖。买东西的时候,一定专门挑选熟悉的人,即便昂贵些也乐意。夏天,用摩托车和拖拉机将水灵灵的白萝卜和大个大个的马铃薯运往小镇,物美价廉,绿色天然食品,卖得让萝卜和土豆都乐开了怀。男的边卖边就着啤酒瓶咕噜喝酒,女的脏着双手啃着大白馒头,身旁还有一两个流着鼻涕口水美滋滋地啃着冰棍的“三毛”。将物品变成钞票后,腰包一下子鼓了起来,激动万分,也不晓得要买什么,只是一个劲地往人多的地方乱挤乱窜。直到累得满头大汗,肚子咕咕噜噜,才赶到米线店、牛羊肉馆喝酒吃肉。秋天,烤烟、水果和粮食上市,松茸、野生菌、大白芸豆和绞丝瓜子活跃了村寨和集市,彝家人仍然在大口吃肉,大碗喝酒。酒是彝山的性格,彝家汉子爱喝,姑娘小伙能喝,妇女、小孩也会喝。不喝不行啊,酒是彝家人的命根子,高兴时喝,悲伤也喝,既不高兴也不悲伤时候也开怀畅饮,日子是喝出来的,收获也是喝出来的。路旁三五成群地躺着酒醉汉,人事不知,嘴里不断地吐着秽物,大小的狗儿忙着来帮忙,吃完秽物,添尽了醉鬼的嘴巴,英雄汉们还会糊涂地推着狗嘴说:莫闹了。最后的结局是狗也东一条西一条地醉倒在路旁。冬天,丰腴的妇女逐渐变瘦,男人和孩子的脸、手已经粗糙开裂。宰杀年猪,请客吃饭的时候到了。上街买菜,男人一头扎进饭馆,在妇女的催促唠叨声中喝酒调侃,女人无奈只好自己知趣地同男人要钱买孩子、丈夫和自己所必需的内裤、纽扣、花布以及生活必需品去了。太阳快要下山的时刻才好说歹说终于劝动醉醺醺的丈夫去买菜,买完后急匆匆赶着骡马回家,男人照例边走路边喝酒,边喝酒边发着酒疯,经常因一句话惹得醉汉揪着女人的辫子,就是一顿毒打。女人们遭到打后,还是毫无怨言地搀扶着醉鬼回家。
彝家“怪”。彝家人会说话就会唱歌,能走路就能跳舞。逢年过节跳歌,婚庆喜宴也跳歌,丧葬祭祀仍然跳歌,只是内容、主题和旋律各异,而且一跳通常就是通宵达旦,一唱就要尽兴过瘾。宴请宾客时注重酒、肉的质量和数量。酒的种类不多,有足够的啤酒和老白干就行;肉的种类可以只有猪牛羊鸡鱼即可。肉的原则是要吃够、吃饱,酒一定要喝足,倒下的英雄汉不能少。彝家结婚前一天早上,新郎和媒人、长者必须将彩礼如数交给女方,也就是过礼。天黑后,新郎的“抢亲”队伍就开始出发了。跋山涉水埋伏在新娘的闺房前,趁女方家不防备的时候,新郎率领七八个彪形大汉,闯进闺房将新娘抢走。当然,女方的亲友都会“拼命”追赶,一直追到新郎家为止。新娘是不会自己行走的,只有新郎和七八个彪汉轮换着背,而且还不能让新娘的亲友们追上,否则游戏宣告结束,必须重新“抢亲”。抢回的新娘是不能和新郎同住的,夜晚新房里住着的是新娘和伴娘。婚宴结束,在亲朋好友的陪同下回门,回的都是全门,也就是亲友和新婚夫妇共同前往新娘的婆家吃一餐饭。早上回家,不带任何东西,进门之前,必须饮一大碗“拦门酒”,包括女人和小孩子在内。不能说不会喝,更不能不喝,但是不会喝的、喝不了的,只需要“意思”一下即可,主人是不会怪罪的。不然就进不了家门。饭后,要举行“偷鸡头”活动,唢呐响起来,老道师念起经来,供桌上摆放着一盆煮熟的滚烫的被鸡汤淹没的鸡肉,请一位反穿蓑衣,头戴烂草帽的结婚男子扮演“老土地”,扛着一把旧锄头来偷鸡肉,每次只能拿一至二块,偷着鸡肉就必须往门外跑,防止被打或被洗脸水泼到,吃完后再偷,一般三次左右就能够偷到鸡头,不然就要偷到鸡头为止。旁边的宾客会不断地向“老土地”泼水,暗示他:下雨时刻,一定要回来放田水,插秧。宾客散去,新婚夫妇才能回到新郎家后方能圆房。
彝村“美”。秋收时节,瓜果蔬菜漫山遍野,白萝卜、马铃薯、大白芸豆远近闻名,绞丝瓜白茫茫的这山紧靠着那山,梨、苹果、葡萄飘香,果实将头探到路人的头顶、身旁。不需要“少年闰土”去看守,如果你想品尝,那么请放心地尽情地享用吧!彝家人是不会责怪你的。赶上收获时候,主人定会向路人赠送一些。寨子的门窗、各家的门窗是永久不会关锁的,也没有听说谁家遗失东西。谁家遇到大事小务,不用招呼,乡邻们都会竭尽全力地赶来出谋划策、帮忙。宰杀年猪的时候,有些村寨都会集体行动,一天之内解决全部胖猪。
彝寨“奇”。彝家人每年至少给祖先扫三才墓。大部分村寨老人过世后举办“五七”,即采用老人去世后“7ⅹ5=35”,第35天举行悼念活动;可是有的村寨却是运用“7+5=12”,在老人去世的第12天就宴请亲朋好友进行悼念祭祀仪式。鸡头是彝家待客的最高礼遇,只有长辈和德高望重的人才有资格看。每家遇到大事小务,在宴席开始前,都要将鸡头、鸡前、鸡翅膀、鸡后由当家人作一个揖,下半跪双手恭恭敬敬地呈给长者,长辈们总是先相互推诿半天。最后,主人固请,德高望重的族长才勉强接受。其实,每个村寨能够胜任看鸡头重担的人不会超过三人。接过鸡头的长者,表情一下子严肃起来,挽挽衣袖,理理胡须,才动手撕鸡头。大人小孩都会洗耳恭听长者的鸡头理论。鸡舌软骨看财运,上嘴壳看财门,下嘴壳看主人是否会吵架,顶盖骨最有看头,劈开两半,左边代表主人右边暗示宾客,看主人宾客中近期是否会死人,有无病痛、六畜顺否、有无灾难等。听众中,有的睁着大眼,有的张着嘴巴,连口水都流到下巴也全然不知。看鸡头的说到吉祥处,大家眉开眼笑;说到不吉利时,大家满脸忧虑。就是会看鸡头的长者不在家,主人也一定将鸡头、鸡前、鸡翅膀、鸡后送到他家中,等他指点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