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18 14:22:27 云南省民族学会63101
仗鼓舞主要流传于湘西桑植县白族地区。舞时,各人手持仗鼓(两头粗中间细、长一米左右的仗鼓),围成圆圈,踏着节奏步法翩翩起舞,人数少则几十人,多达上百人,队伍越大,气势约宏浑,舞者和观众相配合,在每个动作结尾时,连喊“哦——唩”助兴。
舞时,用横笛、唢呐伴奏。多在游神(本主会)、祭祖节、中秋节、庙会等集体活动场合进行。仗鼓舞的舞蹈动作有:《硬三翻》、《狮子坐楼台》、《野猫戏虾》、《兔儿望月》、《玉龙捧圣》、《翻天印》、《魁星点斗》等等,有时夹以武术动作。
其舞蹈动作的特点是:跳、摆、转、翻、脚的步伐先左后右,手与脚顺摆(即左手左脚、右手右脚顺拐),要突出表现它顺摆、屈膝、下沉的风格。
之所以形成这样的风格,与人们生活的环境分不开。湘西白族人民长期生活在高山峻岭间,道路崎岖狭窄,往往身负重背走在山路上,只有顺拐前进;爬坡时,势必要屈膝、下沉。
仗鼓舞的音乐,多用2/4节奏,打击乐要求清脆、跳跃,按不同感情和动作打出多种不同锣鼓点。仗鼓舞的整个舞蹈过程,都是用横笛吹奏主旋律,海螺、长号、唢呐顺步伐吹奏,气势雄浑。
关于仗鼓舞的起源,一说起源于战争:从前,有三兄弟在屋前舂米,正舂得高兴,官府派人来抓兵,把大哥拴起,兄弟二人气愤,就用手中的舂米棒与来人打起来,把他们打退后,三兄弟高兴地跳起了仗鼓舞。二说起源于生活:很早以前,有三个土匠(挖土为生的白族先民),在地上挖土,挖到一筒很大的檀木。他们在休息时,烧起香木吸烟,香气飘到玉皇大帝的正堂上。玉皇派人下凡了解,得知三位是勤劳善良的挑土人,就封他们为凡间神人。玉皇大帝请他们上天赴宴,三人酒醉饭饱,便跳起了仗鼓舞。(据白族文化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