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18 14:20:56 云南省民族学会45352
“打歌”也叫“踏歌”。远古时代,白族先民就创造了“打歌”舞蹈艺术。
白族打歌主要流行于鹤庆西山和洱源西山。打歌是白族人民在婚礼庆典、社火集会时举行的一种边唱边舞的群众性歌舞,产生于氏族部落时期,具有原始先民生活的独特风格。
打歌时,人们先在广场和彩棚(专供婚礼用的临时建筑)正中烧起一堆篝火。歌者人数不限,分为甲乙两方,每方都由一个著名的“歌头”带领,其他的人手中端一碗酒或一碗烤茶,跟随着歌头。参加者缓缓踏步,边唱边舞,相合而歌,围着篝火徐徐前行。
表演的程序大致是:甲队的“歌头”唱一句,甲队全体齐声应和;乙队“歌头”答一句,乙队齐声应和。双方一问一答,唱一段歌喝一口酒,大家边唱边绕着篝火,以带有舞姿的步伐前行,一直唱到对方答不上来为止。
过去“打歌”的动作多为向左、右各走三步,然后双脚齐跺半蹲,以及模拟劳动动作及动物形态,如“猴子纺线”(双手在胸前缠绕的动作);“打马架”(将脚伸出)等。随着社会的发展,打歌已逐渐形成了成套的舞蹈语汇。近年来已成为青年男女聚会时的歌舞,舞蹈动作已发展到几十种不同的组合。动作特点是上身松弛,双臂随脚步摆动,转身急促,其中双脚跺地然后一脚擦地向前伸出,是打歌有代表性的步伐。
白族打歌的唱腔比较简单,调子亦没有严格的格律音韵,句子不固定,句子可长可短,不一定押韵,是一种自由体诗,唱腔近于说白,音调、音阶变化不大,也无乐器伴奏,调子宏亮中包含着深沉的蕴味,所唱的内容多半是《创世纪》、《打虎歌》、《放羊歌》、《采花歌》等,是一种歌、诗、舞三结合的具有原始风味的艺术形式。(据白族文化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