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18 14:19:56 云南省民族学会75804
白族调,白语称“白儿祜”,意为白曲,类似山歌。它是白族人民群众在进行歌舞时,用白语口唱的一种主要曲调。
这类民歌多在山野、田间演唱,既可伴随栽秧、打柴、放牧等生产活动,亦可用于男女相互倾诉爱情,并大都节奏自由、曲调悠扬,有着浓郁的山野风味,故属于山歌类民歌。一般为男女腔对唱,女腔的曲调也可单独演唱。演唱中,能够强烈地表现出不同音韵和旋律。
按地区分,有大理白族调、邓川白族调、洱源西山调、剑川白族调。
大理白族调流传于洱海周围地区,可对唱,亦可独唱,分男腔和女腔。男腔是五声徵调式;女腔是五声宫调式。男女对唱中,女腔转男腔时,前调do=后调sol,形成同主音转调(个别村寨男女同唱一调)。用真假嗓结合的唱法。女腔第1、第5句唱词 最后一字的行腔往往落在la的颤音上。除此特定颤音外, 其他声音均较平直,乡土气息浓郁。
剑川白族调流传于剑川、洱源地区。曲调质朴流畅,兼有叙事和抒情的特点,亦可作为说唱曲调使用。以真嗓演唱,用龙头三弦伴奏,自弹自唱。音乐是六声羽调式,旋律起伏较大,常有六度、八度的跳进。剑川白族调的结尾常先终止于骨架音mi上,随后,三弦弹奏 尾声式的结束句,才终止于主音。
洱源西山白族调流行于洱源县西山地区及云龙县相邻的山区。音乐多为五声音阶羽调式,也是乐段的变化反复结构。男女声均以真声演唱。
白族人民在歌唱白族调时,一般用三弦伴奏,其乐曲丰富优美,有《三弦调》、《山歌调》、《大摆三台》、《大水摆》等多种曲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