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民族商会 官方网站

布依族

2015-09-17 08:49:02 云南省民族学会24095

民族概况

布依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有2545059人,其中贵州省有200多万人,占布依族人口的95%以上。主要聚居在黔南和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贵州的都匀、独山、平塘、镇宁等10个县(市)。其余散居于云南、四川、广西等省(区)。

布依族地区山清水秀,自然风光多姿多彩。著名的黄果树瀑布、贵阳花溪、安顺“龙宫”溶洞、盘江铁索桥等十几处旅游景点,每年迎接成千上万的游客。除旅游资源外,野生动植物资源及矿产资源也很丰富。

布依族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的历史较为悠久。红水河流域还是中国最重要的林区之一。布依人闲时每日两餐,忙时三餐。以大米、玉米为主食,小麦、高粱、薯芋和豆类为辅。多以木罐、鼎罐炊饭,有焖饭、二合饭(大米掺玉米)、苞谷粑、米线、饵块、豌豆粉、米凉糕等花色品种。其中,糯米制的汤圆、花饭和芝麻油团粑最为知名,多用于祭祖或宴客。他们的肉食主要来自家畜和家禽,还爱捕食松鼠、竹鼠和竹虫。烹调方法多为烧、煮、爆、炸、腌、冻,一般不吃生食。布依人酷嗜狗肉,有“肥羊抵不上瘦狗”之说。贵宾来家做客,杀狗款待是一种很高的礼遇。他们挑狗的标准是“头黄二黑三花班,白狗肉味最平淡”。烤炖狗肉、狗灌肠、花江狗肉都驰誉一方。贵州的布依族若遇婚丧嫁娶,喜用黄牛作菜。冷菜、“青苔冻肉”、“拌豌豆凉粉”等,是布依人喜欢的食品。酸菜和酸汤几乎每餐必备,尤以妇女最喜食用。大部分布依族都善制作咸菜、腌肉和豆豉,民间特有的腌菜"盐酸"驰名中外。还有血豆腐、香肠及用干、鲜笋和各种昆虫加工制作的风味菜肴。还善于调制糟辣、面辣和泡菜,以香鲜酸辣为美。

布依族是云贵高原东南部的土著居民,早在石器时代就在这里劳动生息。布依族与古代的“僚”、“百越”、“百濮”有渊源关系。唐代史称“西南蛮”,宋元以后称“蕃”、“仲家蛮”,明、清称“仲蛮”,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布依族。

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没有本民族文字。20世纪50年代创制了布依文,但未能普遍推广,现在通用汉文的较多。

布依族人民自宋代起,历朝都有反抗封建统治阶级剥削压迫的农民起义斗争,在近代史上,又进行过反对外国教会,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及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民族。

布依族的蜡染久负盛名。早在宋代就有贵州惠水特产蜡染布的记载。清代史书上所说的“青花布”,就是蜡染布。布依族姑娘从十二三岁起,便开始跟母亲学习蜡染技术。先把蜜蜡加热熔为蜡汁,然后用三角形的铜制蜡刀蘸蜡汁,在自织的白布上精心描绘各种漂亮生动的图案,再放入蓝靛缸中渍染成蓝色或浅蓝色,最后将布入锅煮掉蜜蜡,捞出后到河水中反复荡涤,晾干,就成独具特色的蜡染工艺品。

做成的蜡染布料,图案丰厚朴实,绘画活泼豪放,并呈现出独有的龟纹(亦称小波纹),具有机器所不能代替的艺术效果。

不同地区的蜡染艺术有不同的风格:有的爱以花、鸟、虫、鱼作蜡染图案,构图大胆,形象生动;有的却以结构严谨、线条细腻为特点;有的取材于龙爪花和茨藜花,色调粗犷明快……蜡染艺术不仅美化了人们的生活,也丰富了中外妇女的衣着。

蜡染布多作妇女头巾、衣裙、围腰及被面、门帘、窗帘之用。有些工艺水平较高,图案非常新奇精美的,也被当作艺术壁挂来装饰居室客厅及宾馆饭店。布依族妇女还在蜡染衣裙上再加刺绣,更加风采迷人。

除蜡染之外,布依族民间传统工艺还有扎染、织锦、刺绣、木雕、石雕、竹编等。

布依族家庭都是分居另住的。但尽管兄弟分居,在分配财产时,要留给父母养老田,由兄弟轮流耕种。父母去世后,养老田转为上坟田,供清明时节扫墓之用。使子孙后代永远铭记长辈们的谆谆嘱托和养育之恩。

风俗习惯

布依族男子上穿对襟或大襟的短衣,下着长裤,也有穿长衫长裤,缠青色或花格头巾。色调以青蓝色或白色为主。妇女一般穿大襟短衣,下着长裤。衣襟、袖口等处镶彩色花边,裤脚处也镶着花边,头缠青色或花格头巾,或将白色印花头帕搭在头上,青年女子的胸前还挂着绣有漂亮花纹图案的围腰。布依族妇女喜欢佩戴银质手镯、耳环、项圈、足蹬尖鼻绣花鞋。

布依族居住的显著特点是依山傍水聚族而居。民居多为干栏式楼房或半边楼(前半部正面是楼,后半部背面看是平房)式的石板房。贵州的镇宁、安顺等布依族地区盛产优质石料,而且还有可一层层揭开的薄厚基本均匀的平整的大石板,这种薄片石来源于水成页岩。当地布依族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石料修造出一幢幢颇具民族特色的石板房。石板房以石条或石块砌墙,墙可垒至五六米高;以石板盖顶,铺成整齐的菱形或随料铺成鳞纹,石头民居不仅不透风雨,而且古朴美观,屋顶举重若轻,安居而不压抑。总之,除檀条椽子是木料外,其余全是石料,甚至家庭日常用的桌、凳、灶、钵、碓、磨、槽、缸、盆等,都是石头凿的。一切都朴实淳厚。这种房屋冬暖夏凉,防潮防火,只是采光较差。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县府所在地城关镇,绝大多数房屋都是石头建造,三四层的石楼就有几十栋。由于石料是浅灰白色,加工后更显晶洁,所以白天看镇宁,银光闪烁;月夜看镇宁,凝霜盖雪。为此,古有“银镇宁”、俗有“银色镇宁”之美誉。该镇的石建筑,历史悠久的已有600多年的风雨历程,所以既堪称为凝固的音乐,又可当作不朽的史诗。

布依族建造房屋有很多讲究。首先要请阴阳先生看“风水”,选择依山傍水处作宅基,不仅要背靠青山,而且要面朝碧峰。靠山最好是“卧狮拱卫”、“青龙环护”、“贵人座骑”等山势;向山要选“二龙抢宝”、“双龙戏珠”、“万马归槽”、“寿星高照”等形态。好在布依族地区多为石灰岩山地,这种苍山翠岭并不难寻。起房造屋要选吉日,吉日前一个月请木匠破料做房架。竖房架的吉日要供祭鲁班师傅。房架竖好,岳父家送来大梁,大梁上拴有红绸扎的大花朵,并有乐队和舞狮队鸣鞭炮伴送。上梁时又要举行歌舞祭礼和宴饮。最后是接祖宗牌位和灶神(炭火)到新居。建新房的整个过程,在布依族村寨里都充满喜庆与互助的气氛。

布依族婚姻为一夫—妻、寡妇可再婚、同宗姓不婚等制式,一般要经过择偶、订婚、择吉日、成婚四个步骤。历史上。布依族择偶是自由的,一般是另方看中了女方后,请人征求女方意见,得到同意后即到女方指定的地点去相会,见面后用唱歌的方式来互相了解,要经多次交往,情投意合,建立感情后,才提婚事。这种交往活动,布依语称为“朗绍”、“朗冒”(意为“赶表”、“玩表”)。近代盛行包办婚姻及早婚等习俗,多数地区在八至十五岁即举行婚礼,婚礼完毕,新娘即同送亲人回娘家,至十七八岁成年后才可到夫家居住,这种习俗称为“不落夫家”。妇女没有离婚自由,没有财产继承权。新中国成立后,这些习俗已被废除。“朗绍”、“朗冒”习俗得以继承和发扬光大,并实现了男女平等,恋爱自由,婚姻自主。

布依族的丧葬,古代盛行二次葬,即停尸于墓,上以伞盖,二三年尸体腐烂后,再行火葬,骨灰装缸埋窖。近代以来,葬俗已逐渐汉化。

酒在布依族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每年秋收之后,家家都要酿制大量的米酒储存起来,以备常年饮用。布依族喜欢以酒待客,不管来客酒量如何,只要客至,都以酒为先,名为“迎客酒”。饮酒时不用杯而用碗,并要行令猜拳、唱歌。 布依族地区有一种茶不仅味道别具一格,名字也十分好听,这就是姑娘茶。清明(中国传统祭祀、扫墓节日)前夕,姑娘上山采回茶尖嫩味,热炒后保持一定的湿度,然后把茶叶一片一片叠成圆锥体,晒干,然后再经过加工,就做成一卷一卷圆锥体的姑娘茶了。姑娘茶不仅形状优美,而且质量精良,是茶叶中的精品。这种茶叶只赠亲朋好友。在谈恋爱或订亲时,由姑娘赠送给情人。姑娘茶,姑娘采,姑娘做,这就是姑娘茶茶名的来历。

年节食俗

有的节日与汉族相类似,有些则为本民族所专有,如“了年”(正月最后一天)、三月三(地蚕会节)、四月八(牛王节)、六月六(祭盘古)、吃新节等。其中,正月初九“煮生食”,正月三十吃“芝麻油团耙”,三月三吃“苞谷花”,四月八吃“四色糯米饭”,六月六吃“煮鸡”等,大都与民族传说和乡风教育有关。

宴客食俗

布依族重礼好客,贵宾到来,必有“进门酒”、“交杯酒”、“格当酒”、“转转酒”、“千杯酒”和“送客酒”等六道酒礼。若是敬献猪肉,是祝客人来年养大猪,收成好;若是敬献鸡肉,鸡头奉给首客,象征吉祥如意,鸡翅奉给次客,表示腾飞,鸡腿奉给三客,意为脚踏实地。宴席中还唱《祝酒歌》和《宵夜歌》,前者是殷殷劝酒,后者要将餐桌上的所有物品、食品都一一唱出,表现出他们的心智和才华。

宗教信仰与重要节日

历史上布依族信仰多神教,崇拜祖先,信土地神,把奇石、大树、山、河、井、岩洞、铜鼓等作为有神灵之物而供祭。盛行“鸡卜”、“蛋卜”、“茅卜”、“铜钱卜”等。从事占卜和祭祀者,男称“老摩”,女称“迷拉”。遇到疾病、自然灾害或“不祥”之兆时,就请“老摩”、“迷拉”驱鬼扫寨攘灾祈福。图腾有龙、鹰、虎等。近代天主教传入云南后,有不少布依族改信了天主教。

布依族擅长种植水稻,人称水稻民族。农业祭祀特别盛行。主要的每年有4次:①农历三月初三祭树神或山神。用猪头、五谷和花纸等祭求山神保祐全村人畜平安。寨中除老年外全部上山,名为“躲山”。祭毕,“榔头”(村寨头人,或称寨老)宣布狩猎规约及备耕事宜,成年男子便可上山狩猎。该日禁止外人进寨,违者,必须对日后村寨发生的一切灾祸负责。有些地区则在该日杀狗互相宴请,青年男女进行社交活动。②六月初六祭社神或土地神。敬拜石刻的男女神像,或由入寨资格最老的长者扮神。杀猪杀鸡供祭,祈求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参加祭祀者忌穿白衣或花衣(认为白与花象征虎豹);奉献祭品时不能说话。祭毕,分食祭品。有的地区在六月间的牛日或虎日,请鬼师念“咒经”,祭扫田坝。各家均用彩色纸剪成三角旗或纸马、纸船,插于田间,禳灾祈福,预祝五谷丰收。镇宁六马地区,不论大人小孩六月初六都要带一只熟鸡到河边或箐沟边去,吃后再洗澡;青年男女进行社交活动。③九月初九庆祝丰收或“扫寨”。用猪、牛献祭,扫除妖魔,祭期为三天。祭时,在村寨路口用两把木刀和一些冥纸等作标志,禁止外人入寨,三天祭扫期内,本寨也不许持水、火及其他物品外出。因事外出者,须过了三天祭期才能回寨。④腊月初八祭祀土地神。用公鸡或猪头献祭,祈求土地保祐。

祖先崇拜也备受重视。每家堂屋都有神龛,供奉祖先灵位。这被认为最神圣之处,不许外人触动,也不准置放杂物。灵位前置桌一张,专供节日祭祖之用。布依人认为,人死后,灵魂虽离开肉体转到阴间,但仍同生前一样生活,并能保祐子孙后代。每年除夕接祖灵返家享祭。祭品按不同习惯,或糯米粑粑,或肉或鱼,或汤或茶不一。送祖仪式大多在春节三天内举行。此外,除部分接近汉族地区,尚有清明扫墓和七月半祭祖的习惯外,一般不再祭祖。

因为相信祖灵能保祐子孙,故重视丧葬礼仪。一旦老人去世,丧家要立即去舅父和亲友家报丧,同寨同族多来协助为死者梳洗换装,筹办丧事。举丧之日,亲友都要带纸钱、纸幡以及米和猪羊肉等前来吊唁,谓之“祀信”。丧家置办酒席,款待吊唁宾客。一般须请巫师或道士念经2~3天。出殡时由其子或近亲在棺材之前“引路”。下葬后,由其子首先铲土掩埋,随后参加送葬的诸亲友轮流铲土垒坟。坟堆成形后,上撑伞一把,再立墓碑。

布依族的节日以农历计算,有春节(过年)、端午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等节。

三月三是布依族祭社神、山神、扫墓、祭祖或举行社交活动的节日。但各地的具体活动内容和侧重点有所不同。除祭社神、山神外,有的地方侧重扫墓,有的地方侧重祭祖,有的地方侧重唱歌、摔胶等娱乐活动。有的地方青年男女在这一天进行社交活动。供祭之日,有禁止外人入村的习俗。过三月三这个节日,含有迎接新的耕种季节来临和祈求丰收的意味。

四月八,也称牛王节、牧童节或开秧节,是与农耕活动有关的节日。节日这天,要祭“牛王”和慰劳耕牛。祭记时,要做彩色糯米饭,备好酒肉、抬到耕牛面前去祭,并用青草包糯米饭喂牛,让牛休息一天。此外,有的地方还举行祭祖或别的娱乐活动。

六月六也是祭社神和山神的节日,内容同三月三相似。这个节日规模的隆重仅次于春节,许多地方称之为“小年”。除祭社神和山神外,各地都举行大规模的歌会。有的地方还利用这个机会祭青苗、祭大田、祭水、修订乡规民约或举行一些纪念性集会,纪念传说中的事件或人物。

责任编辑:王俊春录入:王俊春
云南通-云南省民族商会官方网站 云南民族旅游网-《环球游报》 大理崇圣寺三塔景区官方网站 |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大理旅游网-大理旅游集团官网 昆明旭坤会计师事务所 云南蝴蝶泉国家4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