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17 12:06:29 云南省民族商会59767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培训班进一步创新教学形式,针对休闲农业多种地域特色遴选典型案例,采用论坛形式展开交流,并邀请领导、专家现场点评。本期择要刊发部分地方典型经验做法。
一、大中城市和名胜景区周边
四川蒲江:立足成都半小时经济圈,推动茶、果、猪三业并举。具体做法是立足“一带三片区”的休闲农业产业布局,坚持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三化”联动。规模化: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技术托管、授权种植、土地股份合作等形式推进规模发展,做大农产品产能。标准化:加强与中科院等科研机构合作,以全国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创建为载体推进标准化建设,做优农产品品质。品牌化:深入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双轮驱动,培育“蒲江雀舌”等4个地理标志产品,齐聚“褚橙柳桃”等龙头企业,做响农产品品牌。
广西恭城:依托桂林旅游资源,打造休闲农业特色景观。具体做法是“一保二建三提升”。“一保”:以“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工程和古村名录编制工程为抓手,保护生态环境、“三庙一馆”古村文化、茶文化等永续性资源。“二建”:整合扶贫、水利、城建、新农村、农业、旅游等项目资金,重点改善景区基础设施和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大岭山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路线,建设特色休闲农业园区。“三提升”:重点打造桃花节、月柿节、油茶节等品牌节庆活动,提升“春之花韵”、“夏之凉意”、“秋之实华”。
二、依山傍水逐草自然生态区
江西婺源:种“风景”先要种油菜,注重与农民分享利益。具体做法:一是多措并举确保油菜质量。通过完善考核机制、发给种植补贴、返聘农民到流转地种植、开展种植竞赛、科技人员跟田指导等方式,提高种植积极性,增强主管部门责任意识,确保景区油菜质量。二是“造血”机制维护农民利益。县里将景区收入4%的股份分成,用在新农村软件、硬件建设和为村民服务上,让全体村民都分享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带来的红利。身处景区的农民还通过旅游资源补偿、门票分成、投资入股等途径分享收益。
三、少数民族聚集地区
贵州兴义:传承布依文化,发展民族加工业。具体做法:一是开发特色体验项目,以布依族传统农耕文化为依据,沿纳灰河建设水车、水磨、水碾稻谷、土法榨油项目,让游客参与体验。二是还原民族风情风貌,修复庙宇、祠堂、民族建筑,展现村寨变迁历史;加强双语教育,延续布依族语言;重启“三月三”、“六月六”等民族节庆活动。三是打造民族特色加工业,推出“八大碗”、五色糯米饭、马脚杆粑等特色民族食品,以及布依民族服饰、手工艺品等,推动民族特色加工业发展,建成了民族商品一条街,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传统特色农区
陕西袁家村:依托关中民俗,打造全产业链促增收。具体做法:一是形成双轮驱动。依托村民居住的关中四合院发展农家乐,依托村边集体土地建成“康庄一条街”关中民俗体验区,两者在客源与服务上互为支撑,保持后劲。二是推广前店后厂模式。引导村民参股,发展豆腐、辣子、醪糟等8个实体股份制公司。当地农产品收割后直接交付给公司加工,生产出的米、面、辣椒、醋既作为原料供应村里的小食街,还作为特产销售给前来体验、采摘的游客,大大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形成产销一体的运行收益体系。
此外,江苏江宁、湖南望城也立足南京、长沙等大城市周边区位优势,介绍了当地发展休闲农业的经验做法。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王东阳所长以“三创”“三点”作了点评,认为各地通过规划和政策创设、标杆和品牌创建、设计和产品创意,让休闲农业有看点、有重点、有亮点,还称赞教学组织形式有“国际范儿”。学员通过案例教学认识到,农业部门抓休闲农业一定要在引领带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上重点作为,注重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学员表示不仅启发了发展思路,而且避免了少走弯路,真正实现了各取所需、学有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