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16 18:56:02云南少数民族网39102
“雅竹风声风竹雅,香梅翠韵翠梅香。傲松雪岭雪松傲,霜斗君朋君斗霜”一首回文诗道出岁寒三友盛世和谐图的华贵气势。这是2009年2月27日中国中央电视台第十频道《走近科学》栏目播出的《天价翡翠之谜》所展示的一件天价翡翠玉雕。
这件惹来颇有争议的天价翡翠究竟为何方宝物?竟然引得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来探秘,点石杂志出版人杨振先生几番辗转,通过国内翡翠奇才摩钛,最后终于目睹了这件神秘翡翠玉雕的真正面目。
近年来,翡翠价格一路飙升,人们的喜爱,资源的日渐稀少,加上某种程度上的投资炒作,使得这种当年皇家钟爱的帝王玉热得烫手。在市场上我们随时能听到很多天价的传说,特别是翡翠行业,几百上千万的拍卖价格,也早已不能刺激人们的神经了。如今,又有达到上亿的精品,更让人想知道,天价翡翠的背后,究竟如何实现了价格的疯狂?
它高不过20多厘米,重不到2000克,却居然有着让人瞠目结舌的身价,是出众的材质催生了这离奇的价格,还是高超的工艺造就了这一串天文数字,它的标价居然到了上亿的价格。北京某会计师事务所评估更是达到1. 2亿元人民币。
这件作品的出现,使他的命运变得更加神秘迷离,北京艺术品市场也由此掀起不小的波澜。在征求该件作品的收藏者和代理商北京点石公司同意后,独家由《点石杂志》鉴赏点评。
岁寒三友盛世和谐翡翠玉雕高18厘米,底部呈四边形,各为8. 3厘米,8. 1厘米,2. 8厘米和6. 3厘米,上端长8. 4厘米,宽6. 8厘米,极像古代御用笔筒。它栩栩如生,泛着青翠欲滴的绿色,上面雕刻则更显其精致工艺,雕有松、竹、梅花、7只喜鹊和77只蝉构成一气盛世和谐图相映成趣。雕刻技法精巧,从选料到设计独到,玉料是缅甸帕敢老坑种料,由最初的黄蜡皮,历时1000多个日日夜夜,才使这件养在深山的美玉脱胎换骨,光彩照人。从技艺里边体现出更高的价值,从它水、种、色它应该都已俱佳。
这件作品作品,玉质细腻精良,色彩过渡自然,摘色干净合理,俏色运用精巧,造型独特,构思巧妙,采用浮雕、镶雕等多种技艺,摆放在室内更充满勃勃生机。作品中精雕松竹梅,色泽分布合理,中间的熟色部分精心摘雕一棵古朴大气的苍松,枝杆古朴苍劲,旁边浅绿带玉料巧雕成清秀迷人的竹子,色泽运用合理,底部干净的绿白料巧雕成造型生动的梅树,精致的梅花开满枝头,梅花上面巧用熟色摘雕出一只小蜘蛛,更显生动逼真,整体布局合理完整。
不论用料、还是做工,岁寒三友盛世和谐翡翠玉雕都都堪称一绝。作为现代工艺精品,它已被载入中国现代玉雕全集中。但就在众人称好时,有关其身价高低的争论则备受关注。据点石公司说,这件作品给过6000万元人民币的,给过一个亿的都有。同一个翡翠玉雕,缘何有如此大的价格落差?
在这些价格版本中,某会计师事务所的评估非常显眼,他们的评估依据是什么?这一单件工艺品何以攀得这个高价?当初原料的购买就达上千万元人民币,设计费数十万,雕工上百万,总成本已经接近1500万元人民币。还有时间,历时四年,再加上通货膨胀,这也是我们的参照因素,该会计师事务所有关人士这么说。
但曾和该“天价翡翠玉雕”有过“亲密接触”的上海一家拍卖公司负责人却有自己的解释,“真正的价值还需在市场中体现。”他说,从该物品原料的稀缺性、品相的惟一性,这个产品没得挑,但当前的市场行情也是非常关键的。和前者从生产制作角度有所不同,拍卖公司则更多地从变现流通的角度来衡量。
岁寒三友盛世和谐翡翠玉雕技艺就出类拔萃,一件好活不是料好工好就行的,主要还得看它所表达的灵气,就是艺术哲理的奥妙所在体现的意境使然,反映出作者内在的思想或精神,作品是作者思维灵感的化身,有灵魂,有情感或有意境,有骨,有血,有肉形体美的一件活生生的物件。
翡翠是上天赐予人类最美丽的礼物,不容得用世俗的眼光审视她,更不可因急功近利而暴殄天物。当然这种观念与当下物欲横流的社会格格不入,“和谐才是翡翠艺术创作过程中的至高境界,但这需要创作者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和思想境界的不断提高和完善。”这也正是岁寒三友盛世和谐翡翠玉雕在历经1000天的“精雕细刻”后腾空出世的结果。
竹,清高而有节,宁折不屈,旷然大度,人们常以竹之节寓气节之节。松,长青而不凋零,象征不渝和永恒!梅,不惧风雪严寒,明代杨维真曾有诗赞梅云“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览天下青”。梅花之品格为历代人们所称颂。“竹有擎天势,苍松耐岁寒,梅花魁万卉,三友四时欢。”以诗寓画,画中藏诗,匠心独运。
资深宝玉石专家,北京民族大学珠宝学院院长,我国珠宝业发起开拓人之一,1997年被授予“工艺美术家”的称号的王永铭教授目睹了岁寒三友盛世和谐翡翠玉雕后惊叹万分。王永铭教授说,一件翡翠作品的材质和工艺,是一个不能割裂的整体,但如果非要把它们区别开来看,那翡翠材质的卖点,主要还是资源的稀缺性;而翡翠工艺的卖点则是文化内涵。拥有很好材质的翡翠,甚至不需雕琢就已经价值连城,所谓好玉不琢。而有较多缺陷的翡翠料石,在经过匠人的雕琢后,附着了人的智慧,成为一件巧妙的艺术品,价值连城。
这件岁寒三友盛世和谐翡翠玉雕作品,择取缅甸帕敢老坑种的料;随形古代御用笔筒,体形硕大,沉稳凝重。施以深浮雕法,运刀刚劲犀利,深入肌理十数层;磨砻圆熟,质理有如丝绸般的光泽。构图以岁寒三友连理同椿,喜鹊和蝉而各显奇姿。主干俨然千百岁物,瘿节累累,崎岖不平,富有坚韧不屈的顽强生命力。虬松状若盘螭匍匐攀壁,枝叶张牙舞爪,周身缠绕女萝。古梅曲折迂回花姿俯仰顾盼,翠竹缀饰其间。玉心中空,辅座为底;内壁满髹翠绿色。整器精细繁缛,雍容大方;并无雕饰太过或重复堆砌之弊,具有卓尔不群、堂皇富丽的宫廷艺术风格。属近期国内玉雕高手所雕制的翡翠精品。
松竹梅为岁寒三友,君子之写照,观赏收藏,极具升值潜力。
岁寒三友的由来
因为竹和松经冬不凋,梅则耐寒而放,故中国文人将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这一称呼自宋代起始有,北宋人画中有三友图一幅,将松竹梅画在一起。而在南宋的丝织物中也出现了以松竹梅为题的图案。此件织物以简洁的手法,将一手竹叶,三支松针,数朵梅花并在同一折枝之上,相互穿插,相互呼应,极为得体。织物的组织以平纹为地,变化的纬浮织出暗花,暗花浮动,没有奇彩,正如松竹梅的淡雅和高洁,是宋代织物图案中最具文人风格的一种。
松者,四季常青;竹者,经年不凋;梅者,耐寒开花。松树的坚毅和苦耐,在岁末隆冬之际最显著。自古以来,松就一直是高人逸士的代表,被列为岁寒三友之首。《论语》说:“岁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也就是说在恶劣的时节才能看得出人的操守,如松柏就是在寒冬中依然常青,操守不减。竹的枝干挺拔,象征坚贞不移的高风亮节。《白居易•池上竹下作》“水能澹性为吾友,竹解虚心是我师。”即表现出竹子中空代表人要虚心请教,竹子有节代表人要有节操。梅花在寒冬腊月开花,越冷越芳香。俗语云,“不是一番彻骨寒,焉得梅花扑鼻香。”南宋.卢梅坡《雪梅》诗曰,“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中国古代文人喜爱寄物抒情,借以自然物来表现自己的理想品格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坚毅不拨的青松,挺拨多姿的翠竹,傲雪报春的冬梅,它们虽系不同属科,却都有不畏严霜的高洁风格。它们在岁寒中同生,历来被中国古今文人们所敬慕,而誉为“岁寒三友”,以此比喻忠贞的友谊。
“岁寒三友”缘起苏东坡 。松竹梅合成的岁寒三友图案是中国古代器物、衣物和建筑上常用的装饰题材。然而,它们究竟源于何处,具有甚么样的意指却很少有人知道。原来,岁寒三友还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有一段不解之缘。 北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大文豪苏东坡遭到权奸排挤,被贬至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初到黄州时,苏东坡远离亲友,非常苦闷,唯有寄情诗歌,以解烦忧。《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正是他当时心情的最好写照:“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稍后,家眷来伴、朋友来访使他的情绪渐渐好转,然而生活上的拮据仍然是很大的问题。为了解决经济困难,苏东坡自己开垦了一片荒地,种植稻、麦、桑、枣等农作物。不久,他又在田边筑起一座小屋,在屋子四壁画上雪花,取名为“雪堂”。苏东坡在院子里种上松、柏、梅、竹等花木。整个寓所被他装扮得素净典雅,十分切合苏东坡当时的心境。一次,黄州知州徐君猷特意来雪堂看望他,见他的居所冷清萧瑟,便打趣地问他坐卧起居,满眼看见的都是雪,是不是太寂寞,太冷清?苏东坡指着窗外摇拽的花木,爽朗地笑道:“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意思是说,清风吹拂和泉水淙淙的声音就是两曲优美的音乐,枝叶常青的松柏、经历寒冬而不雕谢的竹子和傲雪绽放的梅花,便是相伴严冬最好的朋友。徐君猷见苏东坡在逆境中能以“松、竹、梅”自勉,仍然保持凌霜傲雪的高尚情操,非常感慨,从此对他更加敬仰。
后来,松、竹、梅被世人合称为“岁寒三友”,一方面取其玉洁冰清、傲立霜雪的高尚品格,一方面也将其视作常青不老、旺盛生命力的象征。而岁寒三友也逐渐演变成为雅俗共赏的吉祥图案,流传至今。
松竹梅岁寒三友 你可曾见过一位挺拔而又顽强的卫士?它就是万年常青的松树。当冬天到来,雪花姑娘们手拉手从天而降时,松树变得更美丽,更加挺拔了。这时我便想到陈毅元帅的一首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节,待到雪化时。”我虽爱松树,但更爱它顽强不屈的精神。梅花虽然这么普通,可是它绽放在百花难以生存的冬天,与寒风,冰雪抗衡着。你如果问我为何喜欢它?就是因为它在冬天里傲然独立,散发出幽香和它的朴素呀!春天到了,春笋破土而出,慢慢地长成了竹子。它不怕狂风暴雨的侵袭,迎着阳光朝上长。它并没有绚丽夺目的色彩,也没有婀娜多姿的体态而是那样文静而雅。它象征着谦虚的美德。自古以来,竹子是被人们称为高尚气节的象征。竹子与松树和梅花并称“岁寒三友”这“岁寒三友”各有千秋:松树“四季常青”;梅花“傲雪挺立”;竹子“宁折不屈”。我爱“岁寒三友”但更爱它们那高尚的品德。
王永铭教授,资深宝玉石专家。曾历任多所高等院校教务处长、专家委员会主任、培训中心主任、研究所所长、副校长、校长等职务。现任北京民族大学珠宝学院院长。我国珠宝业发起开拓人之一,多年来从事珠宝的教育培训工作,为我国宝玉石事业培养了大批的专业人才。1997年被授予“工艺美术家”的称号;1998年参加国际艺术成果博览会及国际名誉评奖会,荣获国际铜奖、金奖;2000年应全国有奖征文,荣获一等奖;2003年《中国人文科学与人才专题论坛》,论文被评为一等奖;多年来,在全国多家报刊发表有诗歌、散文、论文等著作,其中有三篇优秀论文分别载入《中国专家论文选集》三卷、四卷及大型珍藏卷。科教业绩已载入《中国专家人名辞典》并收录《中国当代人才库》。现兼任国际珠宝联合会常务副主席、世界名人收藏家协会执行副主席、中国(香港)珠宝研究院荣誉院士、《中华世纪珠宝万里行》组委会主席、国家人事部全国人事人才职业资格考评委员会珠宝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轻工珠宝首饰中心专家委员、北京故博珠宝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教动力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专家委员等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