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16 18:52:59 云南少数民族网52621
青年玉雕家杨树明,青年成家,成华卓著。我们仔细追寻他艺术人生走过的成才之路,其经历同文学大师王国维在其名著《人间词话》中,论述读书做学问成大器所要经历的三种境界大体一致。这就是:
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选择人生道路,确立奋斗目标。
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刻苦努力学习。
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学有所成,爆发灵感有卓越建树,取得显著成果。
锲而不舍 自学成才
1973年,杨树明出生在培育玉雕大师的摇篮,具有中国翡翠第一城美称的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家乡奇山秀水的灵气,厚重的玉雕历史文化传承,陶冶了他天资聪慧的心灵,每天耳濡目染父亲在竹笠上用油漆进行彩绘,提升着他悟性极佳的敏锐视觉感受。这,不知不觉、了无声息地为他光辉灿烂的艺术人生默默作铺垫,正所谓灵山秀水出奇才。
21岁那年的有一天,一次偶然的机会,使他的人生道路从此和玉雕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他到一个亲戚家玩,恰巧碰上这个亲戚在学玉雕。自幼酷爱美术,喜欢绘画的他,在翻看亲戚学玉雕练基本功画的一些画稿,心底突发奇想,感觉到自己完全能画出同样的东西,甚至比他画的更好,由此产生了学玉 雕的强烈愿望。况且,玉雕在腾冲本就是一个传统产业,倍受人们的推崇和关注。于是,他在亲戚的介绍下,进了一家街道办的玉雕厂。
古往今来,中国传统的手工业界,包括铁匠、石匠、木匠等等,都是以师带徒的形式传承艺。由于竞争激烈,生计艰难,苦日子穷日子过怕了,产生了一套亘古不变的潜规律,即“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推到岸边上”。受这种陈规陋习的恶劣影响,绝大多数的带徒师傅,都变成了老谋深算教老虎学艺的老猫,上树的看家本领总留一手,关键技艺秘而不宣,从不外露,也不可能传给徒弟。再说,街道办的鸡毛小店,小池塘也养不了大鱼,来来去去的师傅如过江之鲫,流动性很大。杨树明学了三个月后,教他的师傅走了,他的学习生涯也就结束了,并离开了玉雕厂。
此时此刻,杨树明人生的十字路口,天涯路远,一片迷茫。他面临着艰难的抉择,经受着第一境界的痛煎熬。要么走步夭折,回到起跑线,庸庸碌碌,随波逐流过一生;要么继续坚持下去,争取在玉雕行业立足。可以短短三个月的学习,要想立住脚跟并有所发展,谈何容易。难啊,太难了!百思之余,受“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这条古训的启发,他想到当今社会上许多人靠自学还拿个大专文凭,自已何不靠自学闯出一条成才之路呢?从此他跨进入了第二境界,静下心来,闭门读书,刻苦学习。
他用三年时间,阅读了大量有关玉石、玉雕的专著,唐诗宋词等文学精华作品以及绘画创作的相关知识,全面提高了文化艺术修养的综合素质,同时从集市上买来翡翠碎料和边角料潜心研究,仔细琢磨大自然在石头上留下的各种痕迹蕴含的美学意义,并试着接各家雕刻流派的方法,雕刻一些观音像、佛像和童子等小物件。在学习中杨树明发现,中国的玉雕和绘画,其创作有许多相通相似之处。例如,南派的玉雕手法构思巧妙,做工精湛,颇似中国工笔花鸟画以细腻逼真见长;而北派则气势粗犷,造型简练,宛如国画中的大写意,泼墨山水,韵味含蓄而意境开阔;海派却沉稳大气,构图繁简有序,线条流畅自然,现代气息相当浓厚。每个流派都有自已独特的表现力。杨树明在自己雕刻小物件的实践中,就像画家搞临摹一样,一一细心比对,刀刀精细,用足功夫,有仅要求形似,更力求神似。这样的学习、实践生活,往往使他废寝忘食,一坐一整天,甚至到了入痴入魔的地步。长此以往,他衣带渐宽,面容憔悴,沉默寡言,似乎变了一个人。但学识提高,技艺长进,不同的人物面部造型,了然于心,就是闭上眼睛,也能将其须毛刻得清晰自然,栩栩如生。这些作品投放市场,竟然热销热卖成了抢手货。杨树明小有收获,在玉雕行淘到了第一桶金,自然做喜。
杨树明能从自学成才的道路上顺利脱颖而出,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固然难能可路,但更为之主要的,是他内在的天赋特质,亦即极高的悟性,超凡的才气。坦率地说,这是玉雕这一行 ,成匠还是成家成大师的分水岭。
小试牛刀 出手不凡
杨树明能够靠自学成才,声名鹊起,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历史背景。1992年10月14日,中共十四大召开,第一次正式确定了我们国家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且这个决议要在第二年进入《宪法》。这一路线方针政策的确立实施,为杨树明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市场放开搞活,海阔凭鱼跃,开高任鸟飞,一切有才华有抱负的能人,有了大展宏图,成功立业的可能。否则的话,在那么一个鸡毛作坊里呆着,按图索骥,依葫芦画瓢,日复一日生产些路边的摊货,纵然是天才,也必然被磨秃棱角,熄灭光辉,归于平庸。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埋没草芥的天才又何只一二。从这个意义上说,杨树明生当逢时,是非常幸运的。
1995年腾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翡翠交易市场热闹起来,并日渐走向繁荣。杨树明抓住机遇,乘势而起,在翡翠市场租了个小铺面,做起了现蒸热卖的玉雕小买卖。由于他亲手制作的产品个性鲜明,新颖别致,销路也不错,小店的人气逐渐兴旺起来。但这样的小打小闹,对于胸有大志,身怀绝技的他来说,显然是不能满足的。他等待着某种机会,也相信机会或迟或早总会叩门。果然,1996年的一天下午,三个慕名而来的人进入了他的小店,其中有个台湾人,顺手拿起他柜台里的两个挂件,店里店外,对着灯光、日光认真细看。一看如此作派,杨树明知道,是碰着行家里手了。端详良久,看足看够,台湾人说:“感觉不错”,继而寻和杨树明有些毛料愿不愿按式样加工。杨树明正愁资金短缺,买不起上好毛料加工,自然一口答应,从此开始了题材、样式、石料、工钱都有保证的订单活计阶段。
其实,对于一个具有非凡创作潜力的玉雕艺人而言,绝不会停留在依葫芦画瓢的工匠境界。因此他在接到这些石料和样式的订单活计中,雕刻时总会根据毛料的特质,融入自己的一些新创意。小试牛刀,果然出手不凡。台湾老板收到成品后十分高兴,投放市场,销售不错,以后就不再命题规定样式,完全由杨树明自由发挥。
然而订单活计,为他人作嫁衣裳,无有选择毛料的权利,发展空间受到很大限限制。长年累月点点滴滴积累起来对翡翠广泛而透彻的认识,以及日臻娴熟精湛的雕刻技艺,促使他必须冲破任何限制的束缚,展翅自由翱翔,根据自己的审美观点,融合南北两派玉雕手法的表现风格,用全新的视觉和创意,表现翡翠美玉自身特有的美。
2003年,杨树明成立了自己的玉雕工作室,从此进入了第三种境界。
挥洒才情 佳作连连
自打成立“杨树明玉雕工作室”,他超凡的灵性,卓杰的才气,饱满的创作热情,凝聚成一股强劲的创新能力,一系列佳作破茧而出,频频亮像。
纵观品味杨树明的所有成名佳作,概括而言八个字:妙手偶得,巧夺天工。
佳作《风雪夜归人》,方寸之间展现出一幅大自然的壮美图景。朦胧夜色中,漫天雪花飞舞,天昏地暗,远山如黛。一位老者,头戴斗笠,身披大氅,胸挂行囊,顶风冒雪,从老树枯枝,顽石突兀的小道中艰难走近家门,虽雪销贫屋,但闻柴门犬吠,内心涌起的喜悦与温馨自不待言。这件作品,把唐诗“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的诗情画意,优美意境有声有色地表现得完美无缺。说起作品的创作过程,还有一段佳话。佳作的毛料原是一块随意放置在一个翡翠仓库墙角的油青翡翠,因布满棉点属于低档料。一般的玉雕工,历来采取“镂空法”处理棉点。杨树明却反其道而行之,大胆创新,巧妙地把棉点制作成漫天飞舞的雪花,化腐朽为神奇,产生了自然天成的艺术表现力。
佳作《鱼龙》大气磅礴。作品所展现出的是万顷波涛汹涌,巨浪翻滚的大海中,一条想像出来龙首鱼尾的金色鱼龙,携天地之正气,以无比的神威,突然间破浪而出直上九天,海面上水花飞溅,晴空中似乎电闪雷鸣。开阔的意境带给人强列的视觉感受和想像空间。
佳作《李时珍》是杨树明应用俏(巧)雕技法的经典之作。原本一块中档三彩翡翠料,经他巧妙构思,精心雕琢,一件思想内涵十分丰富的力作就展现在人们面前。这件作品的非凡之处在于,它通过巧妙的画面布局,把李时珍伟大的精神风貌表现得淋漓尽致。
佳作《只羡鸳鸯不羡仙》以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表现出的意境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荡漾清波上,漂浮水面的片片荷叶,远的淡没水面,近的轻卷莲叶。一对鸳鸯四目相望,恩恩爱爱缓缓游来,甜甜蜜蜜似乎在叙说着什么。充满动感的画面,惟妙惟肖地展现了人们追求纯洁爱情的美好愿景。
《南海观音》是杨树明2006年10月,在广东揭阳举办的第三届中国玉器百华奖参加评选中获金奖的找鼎之作。观音菩萨既是中国佛教徒最为崇拜的一尊大神,又是中国历代雕塑、绘画、戏剧、文学等文化艺术领域中广泛表现的传统题材,庄重典雅的人物造型,在亿万群众心目中早已定型。要在原材料材质色彩和传统人物造型的双重限制下,创作出不失传统又突破传统的新观音形象谈何容易,但杨树明做到了。
充分利用毛料上的丰富色彩,采用圆雕、薄意和浅浮雕相结合以及现代巧色手法,来塑造观音形象。体貌庄严慈祥,衣着典雅飘逸,举目雍容大度,胸挂珠链,手捧净瓶,仙风秀骨神圣而又潇洒。在人物造型上继承了唐、宋以来的传统,而在周围环境的雕刻制作上则作了大胆突破。传统的竹林、莲台、善才童子不见了,别开生面代之以海鸥、椰树、海中的怪石等海上标志性景观,使人很自然联想到南海,点明主题。整件玉雕,特翡翠的种、水,色发挥到极至,表现得完美无瑕。
杨树明的佳作还很多,如《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笑狮罗汉》、《老子出关》、《仙人掌》等行装 , 件件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
杨树明这些巧夺天工的作品,妙手偶得,其实历尽艰辛。像《南海观音》、《风雪夜归人》、《李时珍》等从毛料到成品 ,都经过长达一两年的构思,反复把玩,思 、对话、控掘其思想内涵和文化意味,确实是“众里寻他千百度”找到的灵感爆发的火花,因而才能巧夺天工。
如今的杨树明实至名归,春风得意。“中国玉雕大师”、“翡翠工艺大师”的桂冠戴在头上。“中国乡村青年文化名人”、“云南翡翠产业十大行家里手”“保山市玉雕工艺传承人”等殊荣接踵而至。然而,艺术人生,永无止境。作为一位青年雕刻家,今后创作的道路还要走很长,永葆艺术青春,攀登一座座艺术高峰,任重而道远。保山市玉雕界的泰斗杜茂盛先生的一度话语重心长:“杨树明还很年轻,今后的路还很长,各种纷至沓来的荣誉,只会成为他前进的动力和努力的一种鼓励。杨树明是会一路走好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但愿我们的杨树明,在艺术人生的道路和,继续书写出中国现代玉雕史上更加辉煌的新篇章。